第0766章:权利与荣耀

位老铁说了不少好话,还当面揭露田蚡骄奢淫逸的过失。

田蚡一边为自己辩解,一边攻击窦婴:“我喜爱的都是声色犬马、田地房舍而已,但魏其侯和灌夫却喜欢召集天下豪杰,暗地里希望天下大乱,好让他们建功立业。我不明白他意欲何为。”

这番话可不得了,汉武帝问大臣们,谁说的对?

众臣畏惧太后一党,唯唯诺诺,不敢表态。于是汉武帝命人彻查,发现窦婴为灌夫的辩解不符实情,有欺君的嫌疑,就把窦婴也投入大牢。

危急关头,窦婴告诉汉武帝,当年景帝曾留下遗诏,说如果遇到不便之处,可以凭此诏直接向皇帝发表意见。

这份诏书或许可免窦婴之罪。但据史书记载,汉武帝派人搜查,在宫廷档案和窦婴家中,都没有发现这份所谓的遗诏。

窦婴又多了一项罪名——伪造先帝诏书,这是死罪。此后,各种流言蜚语非常“巧合”地传到汉武帝耳中,一个个罪名被扣到窦婴头上。

这一年十二月的最后一日,寒风萧萧,飞雪飘零,汉武帝下令将窦婴处死于渭城。

至高无上的皇权在这一刻露出锋利的獠牙。窦婴是否真的有罪,对汉武帝而言,似乎并不重要。

窦婴之死,对窦氏家族造成沉重打击,窦氏家族盛极而衰。

此后,窦氏家族虽“世为二千石”,但在西汉的政治舞台上,其权势早已无法与窦太后在世时同日而语。

时间往回拨几十年,回到窦猗房还是宫女小窦的时候。

窦猗房有两个兄弟,哥哥叫窦长君,弟弟叫窦少君。窦家的孩子小时候日子过得相当坎坷,他们的父亲在钓鱼时不幸坠河丧生,由于家境贫寒,窦少君从小就被拐卖到外地为奴,生死未卜。

后来,窦猗房成为皇后。有一天,一个衣衫褴褛的奴仆辗转来到长安,自称是皇后的弟弟,请求召见。

此人就是窦少君。

窦皇后见到失散多年的亲弟弟,顿时泣不成声。汉文帝为之感动,赏赐给窦少君大量钱财,汉景帝在位时,又封他这位舅舅为章武侯。

窦少君认了个亲,就从一介奴仆跻身为当朝权贵,堪称大汉头号锦鲤。

更巧的是,两汉之际,窦少君这一支出了一个重振窦氏家族的关键人物——窦融。

窦融是窦少君的七世孙,在西汉末年可说是一个精明的政治投机者。

起初,窦融的一个妹妹嫁给大司空王邑为妾。窦融因此在王莽掌权时得到重用,拜为波水将军,后来随新莽大军东征,讨伐更始军。

王莽败亡后,窦融带着手下的军队改投更始政权的大司马赵萌,出任巨鹿太守。

天下形势未明,窦融为了振兴家族四处奔走,他深知更始帝刘玄难成大事,只好另谋出路,果断辞掉巨鹿太守之职,请求出镇河西。

汉代河西,指今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包括河西走廊及其以北直至居延的广大地区。汉武帝击败匈奴,夺得河西后,先后在此设立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史称河西四郡。

窦融请求前往河西,与其家族累世在河西为官不无关系。

窦少君的封地本在河北,到了窦融高祖父那一代,举家西迁,仕宦于河西,被任命为张掖太守、武威太守、护羌校尉等职。

西部大开发是件苦差事,可在乱世之中,河西地区远离中原纷争,正适合扩充实力。

窦融带领一家老小到河西后,因家族世代在河西为官,深得人心,被一致推举为河西政治集团领袖,执掌河西诸郡。

窦融发展经济,加强边塞防御,将河西各郡建设成一个独立的武装割据势力,但他始终没有建立政权,而是暗中观察天下大势。

从已出土居延汉简的纪年简中,不难看出窦融的小心思。

初到河西时,他用的是“更始”年号。更始军失败后,他又以赤眉军的“建世”为年号。

建世二年(26年),赤眉军败走长安后,窦融一时不知该奉谁为正朔,就沿用西汉平帝的年号“元始”,将当年记为“汉元始廿六年”。

所谓元始二十六年,其实是汉光武帝建武二年。

窦融凭借敏锐的政治嗅觉,感觉到汉光武帝刘秀是当时最有希望实现统一的人物,将经营多年的河西献给新主,正是他的目的。

建武五年(29年),窦融派人到洛阳奉书献马,向刘秀表示归顺。刘秀封窦融为凉州牧,至此,河西归汉。

窦融归汉后,在河西为汉军的统一战争提供支援,对匈奴、诸羌形成牵制,助刘秀平定陇西隗嚣、巴蜀公孙述。

陇、蜀割据政权还在做无谓的抵抗,直到破产,其地尽归东汉。窦融却主动接受兼并,让出股权,送上给力“助攻”,由此青云直上。

刘秀在给窦融的诏书中,还跟他拉关系:“汉景帝是窦太后所生,我的先祖定王刘发是汉景帝之子。你将河西之地献给我,又助我平定陇、蜀,这是窦太后在天之灵保佑我大汉江山啊!”

建武十二年(36年),陇蜀皆平,窦融进京,安居洛阳,因归汉有功,被刘秀拜为大司空。光武帝以和平的方式解除窦氏在河西的势力,而窦氏家族再次与汉室联姻,重返中枢。

窦融在世时,窦氏家族备受荣宠,据史书记载:

窦氏一公,两侯,三公主,四二千石,相与并时。自祖及孙,官府邸第相望京邑,奴婢以千数,于亲戚、功臣中莫与为比。

浮华转瞬即逝,这些短暂的欢愉,终将以残暴结束。

汉朝皇帝没有忘记当年被窦太后支配的恐惧。汉明帝刘庄即位后,很快察觉到窦氏家族的威胁,皇权再一次对窦氏家族露出獠牙。

我给你的,随时可以要回来。

永平二年(59年),烧当羌滇岸对护羌校尉窦林声称将率部来降。窦林一拍脑门,就将这一喜讯上报朝廷,请汉明帝封滇岸为归义侯。

窦林,是窦融的侄子。

第二年,滇岸的哥哥滇吾来降,原来他才是烧当羌的首领。窦林只得把好消息再次上报朝廷。

如此一来,烧当羌一年内投降了两次,汉明帝就问窦林,你逗我玩呢?

窦林一时语塞,就上奏称:“滇岸及滇吾,陇西语不正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