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羊祜临终言伐吴 武帝决意出六军
号令如一。吴主荒婬骄虐,诛杀贤能,及今往讨,可不劳而定,幸勿再疑!”
武帝毅然道:“朕意已决,明日发兵便了。”张华乃趋出。
翌晨由武帝临朝,面谕群臣,大举伐吴,即命张华为度支尚书,量计运漕,接济军饷。
贾充闻命,忙上前谏阻,荀勖、冯歔,亦附和随声。
武帝不禁动怒,瞋目视贾充道:“卿乃国家勋戚,为何屡次挠我军谋?今已决计东征,成败不干卿事,休得多言!”
贾充碰了一鼻子灰,又见武帝变色,且惊且骇,忙即免冠拜谢。荀勖、冯歔二人,亦随着磕头。
武帝方才霁颜,命贾充为使持节、假黄钺、大都督,行冠军将军杨济骏弟为副,于太康元年正月,统率二十余万大军六路伐吴。一路由镇军将军琅琊王司马伷出涂中(安徽与南京交界的滁河流域——当涂),二路由安东将军王浑出江西(安徽江北一带——牛渚),三路由建威将军王戎出武昌,四路由平南将军胡奋出夏口,五路由镇南大将军杜预出江陵,六路由龙骧将军王浚与广武将军唐彬,率巴蜀士卒,浮江东下,东西并进,共二十余万人。看其将军之中,杜预地位最高,他是镇南大将军,而其余五人只是将军。分派既定,武帝才辍朝还宫。此年正好是咸宁五年十一月。
吏部尚书山涛,素以公正著名,尝甄拔人物,各为题奏,时称为山公启事。他见武帝决意伐吴,不便多嘴,至退朝后,但私语同僚道:“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今若释吴以为外惧,未始非策,何必定要出兵呢?”
山公语亦似是而非,彼时祸根已伏,即不伐吴,亦岂能免乱?及东征军陆续出发,西方捷报又至,武帝益锐意东略,督促进军。
这正是:孙皓实为亡国君,时机错过岂能来?徘徊多年终不定,一旦意决军山海。
评:晋武帝灭吴之策一直摇摆不定,其总觉晋边不稳,时有叛乱,且又有贾充等大臣的反动,羊祜和王浚多次上书,乘孙皓昏暗,及时伐吴,平定天下。后又有许多大臣将军主张伐吴,晋武这才下定了决心,分派军队大举伐吴,这才又翻开了历史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