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这“云雷屯”之局,恐怕远不止于比赛本身的技术挑战。它更像一个隐喻,预示着他即将踏上的这条道路,从一开始就布满了荆棘与迷雾。

他缓缓靠向椅背,目光越过冰冷的屏幕,投向窗外那片被人类科技点亮的深沉夜色。瞳孔深处,一点星火被悄然点燃。

明天,不会太平静了。而他,已准备好“经纶”。

第二节 混沌破局

“元界”全球黑客马拉松决赛场地,设在上海中心大厦地下深处的“数字圣殿”。这里与其说是比赛场地,不如说是一座科技的朝圣地。挑高数十米的广阔空间内,冷白色的光源来自看不见的穹顶,均匀地洒落在每一个角落。数以千计的全息屏幕悬浮在半空,如同透明的鳞片,组成一面巨大的信息瀑布墙,实时滚动着来自全球各个赛区的数据流和项目进度。空气中弥漫着高频服务器运转时特有的低鸣,以及一种近乎凝滞的、被极度压缩的专注感。

叶晨被安排在C区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他穿着简单的灰色卫衣,身形略显单薄,在周围那些或激动亢奋、或紧张到面色发白的各国天才中,显得过于平静。他的操作台与其他人的并无二致,但当他修长的手指贴上感应区,启动自己带来的、经过深度改装的双系统终端时,一种无形的“场”似乎以他为中心悄然扩散开来。

比赛开始的口令如同发令枪响,瞬间点燃了整个“数字圣殿”。键盘的敲击声、指令的低语声、全息界面划动的破空声汇成一片,仿佛千军万马在无声的战场上冲锋陷阵。

叶晨的项目,名为“混沌之心”。其核心是一个模仿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分布式自主修复算法。它不追求对系统进行事无巨细的绝对控制,而是通过设定简单的初始规则和演化路径,让系统在遇到干扰和攻击时,能够像生命体一样自我诊断、自我修复、甚至自我进化。这理念在当时追求极致控制与效率的算法主流中,堪称异类。

他的双手在虚拟键盘上舞动,速度快到带起残影。代码如瀑布般倾泻,却又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感,仿佛在演奏一首复杂的交响乐。他不需要思考,那些逻辑和结构早已内化为他的本能。他的意识仿佛脱离了肉体的束缚,与眼前的数据流融为一体,穿梭在由0和1构成的微观宇宙之中。

然而,真正的风暴往往孕育于最深的平静。

比赛进行到第36小时,正是最关键的核心模块整合阶段。突然,叶晨所在C区的网络指示灯由绿转红,随即彻底熄灭!不仅仅是他的操作台,整个C区上百名选手的屏幕瞬间暗了下去,网络连接被物理切断!

“怎么回事?!”

“断网了!我的上帝!”

“组委会!技术支持!”

惊呼声、抱怨声、焦急的呼喊声瞬间打破了之前的专注氛围。C区陷入一片混乱。许多选手的努力功亏一篑,有人愤怒地捶打操作台,有人绝望地抱住了头。网络攻击在黑客马拉松中并不罕见,但如此大规模、精准的区域性物理断网,显然是蓄谋已久,手段卑劣而致命。

叶晨的屏幕也暗了下去。但他脸上没有任何惊慌失措的表情,甚至连敲击键盘的动作都没有丝毫停顿。他的眼神依旧平静,只是瞳孔深处,那点星火骤然炽亮。

“终于来了吗……”他心中默念。这意外,或许本就是“屯卦”所预示的“初创之难”的一部分。

他迅速切换到本地备用电源和内置的独立计算核心。他的终端,本身就是一台性能强悍的微型超算。更重要的是,“混沌之心”算法的根基,就在于应对“不确定性”和“混沌”。断网,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混沌”输入。

他没有试图去修复网络——那显然是徒劳的,也落入了对手的陷阱。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启动了一个隐藏在系统最深处的、名为“蛰龙”的应急协议。

“无为而治,并非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为,顺应规律而为。” 外公当年讲解《道德经》时的话语,在他耳边响起。

“蛰龙”协议的核心,是放弃对系统局部的直接控制,转而激活预先埋设在算法各个节点的“自主决策单元”。这些单元就像一个个独立的生命细胞,在失去中央指挥(断网)的情况下,依据叶晨预设的“道”(核心规则),开始自行其是。

在全息屏幕的底层监控视图中,可以看到代表叶晨系统状态的无数光点,在断网瞬间确实出现了一阵剧烈的紊乱和闪烁,但很快,它们并没有像其他系统一样彻底暗淡或崩溃,而是开始以一种看似混乱、实则暗含某种深奥规律的方式,自行移动、碰撞、重组。它们相互传递着加密的状态信息,共享着局部的计算资源,甚至开始“模仿”周围仍在运行的、来自其他赛区的网络信号特征,尝试进行“弱连接”。

与此同时,叶晨的双手依旧在飞快地操作。他并非在直接编写代码,而是在调整那个核心的“规则集”。他将“断网干扰”作为一个新的环境变量,实时输入到“混沌之心”的演化模型中。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他想起《道德经》的另一句。事物的运动发展规律,往往是向着相反的方向转化,而道常常作用于看似柔弱的地方。

他不再追求系统的“稳定”,反而引导系统去“拥抱”这种不稳定。他降低了主控节点的权重,增强了边缘节点的自主性和连接偏好。他的算法,像一团拥有生命的粘稠液体,在受到外力冲击(断网)时,不是碎裂,而是改变形态,沿着阻力最小的路径渗透、蔓延,寻找新的平衡点。

观众席和监控中心早已炸开了锅。大部分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些因断网而崩溃或停滞的项目上,只有少数最顶尖的观察者和评委,注意到了C区那个角落的异常。

“看那个中国小子!他的系统……没有下线?”

“不可能!物理断网,他怎么可能还有数据交互?”

“不是对外交互,是他的系统内部……在自己动!”

“上帝……这是什么算法?我看不懂他的代码结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