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沈家所在的雾隐村是远近闻名的大村。

农人歇的早,一般用过夕食之后就上炕歇息了。

偌大的雾隐村放眼望去,皆是漆黑一片。

沈家的堂屋此时却是灯火通明。

沈老爷子、沈老太太坐于上首,脸色肃穆沉凝。

沈铮换了身干净的衣裳,站在下首。

两个年近四旬的中年妇人坐在一旁,其中一个容长脸、吊梢眼的妇人正在一旁捂着脸直哭。

这人也不是旁人,正是沈家的大房媳妇张氏,也就是沈铮的亲娘。

“大嫂,你快别哭了,仔细伤了眼睛。今日的事不怪阿铮。他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叶家大姑娘出事。”妯娌王氏给她递了帕子。

张氏接了帕子,说:“我哪儿是怪阿铮救人呢?我是哭他的命啊!”

外人只道沈铮运道不大好,一身本事上了战场,却没捞到一官半职。

只沈家人知道,沈铮其实是倒霉到家了!

且不说沈铮自小丧父,灾祸不断,就说前几年吧。

前几年朝廷大规模征兵,勒令军户家所有十三岁以上的男子都必须应征。

沈家所有男子,除开年纪最小的沈桓,随着沈老爷子一道上了战场。

战场残酷却也公平,大小将士都凭军功升迁。

沈铮勇武,却不失谋智,在战场上拼死护住已经老迈的祖父、武艺并不出众的二叔和尚且年幼的弟弟,更是屡建奇功,在军中积攒出了惊人的名望。

按着常理,战后论功行赏,沈铮少说能捞个千户当当。

但大宁的军功核验,需要敌方首级加上同袍作证,最后还需要监军文书。

沈铮每次核验军功的时候,都能遇到意外情况——

一次是被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野狗,叼走了敌将首级,一次是突然天降大雨,将到手的监军文书泡了稀烂,还有一次,则是作证的同袍意外身故……

沈铮就此成了屡战奇功却未获一官的奇人。

到了最后,一众上峰都知道沈铮霉运缠身了,干脆就让自己的亲信冒领了沈铮的功劳。

你分一些,他分一些的,沈铮的战功被刮分了个干净。

那些个将领更是怕他来日告发,在沈家人回程途中设下埋伏。

沈铮本就带着伤,伤上加伤,差点就没能熬过来。

一直将养到去岁才算彻底好转。

这些往事是沈家众人心上的痛处,张氏也不想提,她只哭道:“咱们阿铮婚事艰难,好不容易有了门好亲事。现下却出了这样的纰漏。”

沈家众人闻言,不约而同地重重一叹。

雾隐村有被征召入伍的村民,恰好就跟沈家人在一处。

那人回村后就将沈铮的命数宣扬了个彻底。

不然以沈铮的品貌和本事,不至于要到二十里开外的柳塘村议亲。

“今日是我命阿铮往柳塘村去的。”沈老太太开口打破了沉默,嗓音里隐隐也带起了哭腔:“老大媳妇,就要怪就怪我吧。”

古来没有敢说婆婆的儿媳妇。

更别说,老太太本来也是一番好意——

前头沈家给沈铮说亲的时候,沈铮还在养病,一切事宜都是二老出面。

老太太就是想让大孙子去认认未来媳妇。以免盲婚哑嫁,酿成苦果。

结果沈铮人倒是见着了,却是为了救人,弄得浑身狼狈,更引出了事端。

张氏立刻道:“娘,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就是怕出了今遭的事,叶家不肯把姑娘嫁过来了。”

也就在这时,沈月娘从外头回了来。

张氏和她虽然都是年轻失业的寡妇,但姑嫂俩的性情却不相投。

张氏嫌小姑子眼睛生在头顶,沈月娘则嫌弃大嫂粗鄙。

沈月娘才在叶家碰了一鼻子的灰,气儿正不顺,进门听到一耳朵,当即就要笑不笑地道:“阿铮的名声确实不大好听,大嫂的担心不无道理。”

张氏不愿在她面前露怯,一把子抹掉眼泪,“小姑子别跟局外人似的,看热闹不嫌事大,今遭这事事关你未来儿媳妇。要不是为了救她……”

“谁让阿铮救她了?我还没嫌阿铮坏了我那未来儿媳妇的名声呢!”

“那按你的意思,我们阿铮就不该救人?阖该眼睁睁看着你那未来儿媳妇出事?”

“我可没有那么说。我只是觉得当时池塘边还有旁人,未必就没有精通水性的。也就未必需要阿铮亲自下水。”

姑嫂俩眼看着就要跟往常一样争起来。

沈老爷子开口:“够了,都住嘴。”

老爷子声音不大,但他是说一不二的一家之主,张氏和沈月娘顿时噤声。

堂屋内安静下来,沈老爷子道:“今日之事是意外,事急从权,阿铮无甚不对的。但你们的担心我也都明白。这样,让阿铮改为求娶叶家的大姑娘。至于寒章和叶家二姑娘,两人若是合得来,就还议亲。若合不来,咱家倾尽举家之力,给叶家二姑娘另寻良配。”

张氏不赞同地张了张嘴。

她倒也不是看不上叶菀。

叶家俩姑娘的美貌是十里八乡都出了名的。

细论起来,叶菀明温婉柔美,比略显稚气的叶莹更有美名。

要不是叶家有叶青山那么一位秀才公坐镇,叶菀怕是早让歹人想法子强娶了,不会好端端地在家里留到现在。

但恰恰也正是因为叶菀是秀才的女儿,张氏才觉得不妥——

受沈月娘这秀才他娘的影响,张氏觉得身为秀才闺女的叶菀,肯定也有几分孤傲在身上。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