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惊四座

夹着茶香缕缕上升,如云蒸霞蔚。如碧螺春,此时则似雪花飞舞,叶底成朵,鲜嫩如生。叶落之美,有“春染海底”之誉。一段时间之后,茶汤凉至适口,即可品茶。此乃一泡。茶叶评审中,以5分钟为标准,茶汤饮用和闻香的温度均为45-55C。若高于60C,则烫嘴也烫鼻;低于40C,香气较低沉,味较涩。这个时间不易控制。如用玻璃杯,一般用手握杯子,感觉温度合适即饮;如用盖碗,则稍稍倒出一点茶汤至手背以查其温度。完全依靠经验,所以实践是最重要的。第一泡的茶汤,尚余三分之一,则可续水。此乃二泡。如若茶叶肥壮的茶,二泡茶汤正浓,饮后舌本回甘,齿颊生香,余味无穷。饮至三泡,则一般茶味已淡。此种冲泡方法,除碧螺春外,同样适合于平水珠茶、涌溪火青、都匀毛尖、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较紧结的茶。”

“还有一种条索松的呢?”

“条索松的茶。烫杯后,取茶入杯。此时较高的杯温已隐隐烘出茶香。冲入适温的水,至杯容量三分之一。此时需注意的是注水方法。如果直接将水冲击茶叶,这种方法不妥。这种茶本身比较舒展,无需利用水的冲力,反而易烫伤嫩叶。如用玻璃杯,则沿杯边注水,盖碗则将盖子反过来贴在茶杯的一边,将水注入盖子,使其沿杯边而下。然后微微椅茶杯,使茶叶充分浸润。此时茶香高郁,不能品饮,然恰是闻香最好时候。稍停约两分钟,待干茶吸水伸展,再冲水至满。冲水方法如前。此时茶叶或徘徊飘舞,或游移于沉浮之间,别具茶趣。其它步骤,皆与紧结茶相同。合适这种方法的,有六安瓜片、黄山毛峰、太平猴魁、舒城兰花等。有些条索不是特别紧结亦非特别松展的茶,两种方法均可,也是各人的习惯而已。”

闻声震是赞不绝口:“哎哟,这么多名堂!怪不得,我们冲出来的茶不香。原来学问大着呢。万物皆有品性。你不知道茶的品性,你就是拿着名茶,冲泡不出名茶的香味来。有道理,有道理!”

贺铸很响地咂了一下嘴巴:“宝来同志,这茶艺你跟谁学的?不是在大学学的吧?”

“不是,是一位茶艺大师教我的。”

“哪一位?”

“她叫叶嘉,她教我整套茶艺。我觉得这是一种文化,学到手也是一种才艺。”韩宝来据实回答。

贺铸随即切入正题,让人猝不及防:“韩文正也会这一手吧?”

韩宝来悠然回答:“嗯,我跟韩文正书记同时学的,他学得没有我快。我还跟他切磋过茶艺。我悟性绝对在他之上。”

“不会吧?叶嘉手把手教他,他怎么反不及你呢?你是不是言过其实了?”这是一句误导性的话,稍不留神就会说出叶嘉曾经与韩文正的不齿关系!

“绝对不可能。叶嘉一直跟我参加各种活动,她在高交会,就是她为嘉宾泡茶,她的茶艺是经过我们改良的。后来,参加义演,她怎么可能有机会接近韩文正书记?你可以问她本人。”

“相信你。你有如此茶艺,当然有高人传授。”闻声震老爷子可能给韩宝来的茶艺唬住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