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江城子

当务之急,就是尽快找到朕的父皇并把他带到朕的面前。”

“臣……遵旨。”他俯首领命,终于不再多言,想必也是权衡了利弊,想通了事有轻重缓急,明白此事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然而,他的遵从并没有让我松一口气。

诚然,我本以为经过今日一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可以将江山托付与他——谁人能料,这背后竟然有这么错综复杂的因缘,而我将南浮江山托付与温故离的设想,从一开始就不可能实现的。

万一温故离找不到我那个传说中的父皇,那该如何是好?毕竟十几年都没有联系了,人海茫茫,要找他简直如同大海捞针,何况他若是有意回避……但是温故离又那么肯定,说他不是那种自私自利、不负责任的皇帝……

唉……真是叫人头疼。

话虽如此,我并不打算消极无为。第二天,我就提笔写下了北宋名家苏轼的那首脍炙人口的悼亡词——《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落下最后一笔时,我看着宣纸上的墨迹,脑中不由自主地浮现起了初来乍到之时的情景。

皇后那欣喜若狂的样子历历在目,时至今日我才恍然大悟,她情不自禁地惊呼出那句“是你!真的是你!你终于来接我了!”,是有原因的。

是啊,冯姑姑曾经告诉我,浮暄帝与皇后感情甚笃,即便曾因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而吵得不可开交,在那女子的心里,始终都是爱着的。

如若不然,她又何以苦等十年,甚至等得几乎失了心智。

所以,倘若浮暄帝尚在人间、尚有真情,那么他看到这首由他们的女儿亲自写下的诗词,应该会有所触动吧。

如此思忖着,我将这首词交给了温故离,命他着人大量抄写,张贴于全国各地——如果可以的话,在其他三国最好也贴上一些。

做完了能做的一切,我便开始了遥遥无期的等待。

九月授衣,深秋已至,我望着园中随风飘零的枯叶,越等越心凉,越等越心焦。

半个多月过去了,一点音讯也没有……要是真的找不着他,这个国家岂不是要面临灭亡?

好歹,我也在一国之君的位置上坐了将近一年,发生了这么多事,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对这里已经产生了感情,我岂能忍心看着正一点一点复苏的这片热土再度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偏偏甫芹寻本人并无兄弟姐妹,那些个皇亲国戚,无论远的近的,又都被杀了个精光——我要如何凭空变出甫家的血脉?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