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血迹名画
持工作的副支队长,能不能扶正,要看你的政治觉悟,大局观。行了,我就说这么多,你去吧!”
许一帆说:“感谢马局指点,你这么一说,我心里就透亮多了。”微点点头,告辞出去。
许一帆明白马占槽的意思,还有不到一年时间,马占槽的年龄就到线了。他干了一辈子公安,当然不想在离开岗位前,给他的职业生涯抹上一笔黑。胡长伟的案子是马占槽就任刑侦局长后办的第一起案子,万一,万一许一帆真的把案子翻过来,马占槽的名声就彻底毁了,搞不好还要背上处分,甚至和公安局一起承担对胡长伟的民事赔偿。
这个结果,将会给许多人带来难堪,带来挫折和磨难,带来职业生涯中的污点。为了胡长伟,一个农民工,一个已经判刑入狱的罪犯,值得吗?
许一帆不会去问值不值得。他是警察,揭开真相是他的职责所在。这是他选择了这个职业的初衷,并且这初衷从未改变。
回到刑警队,我敲开他办公室的门。
许一帆充满期待地看着我。
见我脸色严峻,许一帆的目光黯淡下来:“DNA的比对结果出来了?没有好消息?”
我叹口气,说:“溅在《宝琴立雪》上的陈旧血痕,一共有七滴,其中一滴比较大,直径约一毫米,其余的六滴都很细小,经DNA检验,出自同一人,与胡长伟的DNA相似度为百分之零点三,与王守财孩子的DNA相似度为百分之零点七,可以排除不是上述两人的血迹,是第三者留下的血痕。”
许一帆激动地站起来,两眼放光,说:“神医,你能不能不吓唬我,这可是唯一的一根稻草,看看你刚才那模样,我还以为没戏了。”
我笑着说:“这不是给你一个缓冲的过程,好消息来得太快,怕你承受不了。”
许一帆说:“你这大起大落的,我更承受不了。你这个鉴定结果,是本案的关键。胡长伟如果真有冤情,翻过案来,他要感谢你一辈子。”
我说:“先别得意太早,这几滴血痕的时间太长,具体遗留时间已无从检验,说不定在案发前就溅到了画上,如果那样,仍不能作为证据。”
许一帆说:“这个我早想到过。从法律上来讲,这几滴血痕不能作为确凿的证据,但是你我心里都清楚,这幅从凶杀现场收起来的《宝琴立雪》,是当时整个发案过程的见证,也是我们目前唯一可以追索的线索。”
我说:“我已经在现有的前科案犯DNA数据库里比对过,找不到与这两滴血痕的DNA相符合的资料,也就是说,如果画上的血痕确是来自第三人,这个人的历史很清白,在这起凶杀案后,也未再犯案,至少未曾被公安机关抓捕过,隐藏得很深。”
许一帆摆出一副谄媚的表情说:“神医,我干脆打个报告,把你调到刑警队来好了,偌大的刑警队,论工作效率和头脑清晰,能赶上你的,还真没有几个。”
我说:“得得得,你别净拣好听的说,跟我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时候都忘了?你别太得意,我可听说马局对你私自调查这起案子有很大意见,你自己小心些。”
许一帆笑笑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随即又补充说:“如果我猜得不错,案发现场应该丢了一些东西,但是这本卷宗里却没有任何记载,我要再和明娣接触一次。”
明娣算得上是个女强人。在王守财死后,她接手了他的大部分资产和社会资源,一个人带着孩子,同时在商场上长袖善舞,左右逢源,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近几年与楚原市知名的房地产商人钱程过从甚密,为钱程开发的楼盘提供管线等配套建材,进账更加丰厚。难得的是明娣在王守财死后一直未嫁,独自抚养儿子王钰。目前王钰已经长大成人,在北京读大学。
见到许一帆,明娣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伸出手,催促说:“拿来。”
许一帆一怔,随即明白,说:“那幅画目前还不能还给你,你放心,是你的终究是你的。榆验报告我给你带来了,那两滴痕迹确实是陈旧性血痕,这是权威报告,具有法律效力,你和拍卖行之间不该存在纠纷。”
明娣叹口气说:“好好的一幅画,就这样毁了。上次没来得及问,你们刑警对这幅画这样上心,究竟是查什么案子,这幅画可千真万确就是我们家的,买画的收据还保存着呢!”
许一帆说:“这幅画是从哪里买来的?”
明娣说:“卖画给守财的人好像姓钱,据说他爸当年还是松江美术学院的院长,家里有很多值钱的藏画。守财承包工程挣到钱后,就喜欢收藏个古董什么的。当时那个姓钱的要出国,手头紧,就托人介绍,把画卖给了守财。”
许一帆说:“那买卖的收据还在吗?”
明娣说:“在,我们做买卖的,凡是票据都妥善保存着,谁知道什么时候能用上。不过票据在家里,这会儿你看不到。这幅画到底有什么问题?”
许一帆正色说:“实话跟你说,我怀疑王守财被杀一案,还有内情,胡长伟可能不是真正的凶手。”
明娣立刻瞪大了眼睛:“你什么意思啊?这案子都过去十多年了,你现在说胡长伟不是凶手,他当时和我们家守财一起躺倒在客厅里,抓个现行,他不是凶手谁是?你揣着什么心啊!”
许一帆说:“你别急,听我说,胡长伟在这十几年里,一直坚持申诉,说他没杀人,是被冤枉的,我们近期复核卷宗,也发现了一些疑点,我怀疑在凶杀现场出现过第三个人,而且这个人也卷入了这起案子。”
明娣气愤地说:“你们警察是怎么做事的?十几年前的事,现在又翻出来,这不是折磨人吗?胡长伟是杀人凶手,这是法院判的,你许一帆说他不是凶手他就不是凶手?还说现场有第三人出现,你当年怎么不说这话,红口白牙的,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许一帆不温不火地说:“当年怎么不说这话,那时我才十六岁,正在上高中,还轮不到我说话。事隔这么多年,把这件事再翻出来,确实会给许多人带来损害,让那些痛苦的记忆再浮现出来,使那些办案人员置于被动的境地,让已经被人们接受的结果和秩序,重新变得混乱不堪,这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但是,如果这起案子真是冤假错案,我们把它翻过来,至少有两个人会得到慰藉,一个是胡长伟,他的下半生可以问心无愧、有尊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