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的口无遮拦小人得志,更是惹人厌烦。

“不,不是我,我没冤枉她,大家明明都这么说……”王尔雅抽抽噎噎地说道。

姜若水看着王尔雅这个样子,无奈道:“谣言止于智者,王姑娘日后还是多听少说,免得惹火上身。”

一场闹剧到现在,也该收个尾了。秦熙雯看了看永成伯家的大太太,那大太太是个灵醒的,连忙站了出来,说道:“嗨,姑娘们别吵了。你们这些孩子啊,今儿闹得不可开交明儿又好得如胶似漆,王姑娘快别哭了,赶紧擦擦脸补个妆,待会儿吃酒去。”

永成伯家的大太太轻描淡写的将这件事说成了姑娘们吵嘴,又赶紧让自己的丫鬟将王尔雅带下去补妆,彻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原本说话的也就只有俞敏,姜若水,李思琴这几个还未出阁的姑娘,秦熙雯跟俞玫都耐着性子没有开口。说是孝子吵闹,也说得过去。

厅里又热闹了起来,众人不约而同没有再提王尔雅刚才说的事情,可秦熙雯跟俞玫却轻松不起来。

王尔雅虽然莽撞,却也说明了一件事,京中关于慕晴泠敛财之说已经是大行其道,若是放任不管,对逍遥王府和俞家来说,都是隐患。

“这事儿不能放任,我看还是得让敏儿回去跟老太太还有父亲说一说,总得想个法子才是。”俞玫皱着眉头说到。

秦熙雯却不急,她问道:“你也别急,这话也不是头一天传出来的。你家老爷,老太太到现在都没什么动静,这其中怕是有隐情。”

老太太暂且不说,那靖勇公俞恩荣最是刻板守礼,规行矩步的人,他都还没动静,秦熙雯觉得这事儿怕是不简单。

一场宴会搞得人心惶惶,晚间秦熙雯回了勇王府,将萧隶抓着好一顿盘问。

萧隶摸着下巴问道:“当真这么厉害了?”

秦熙雯盯着萧隶,心道这事儿果然还有更深的一层,看看萧隶这憋着劲儿冒坏水儿的模样,简直欠打。

“你别跟我油嘴滑舌,你说,你是不是知道什么?”秦熙雯掰着萧隶的手逼问道。

萧隶吱哇乱叫地讨饶,“夫人夫人,松手快松手!我跟你保证,小王爷跟王妃绝对不会出一点事儿,不出三日,这事儿绝对就有定论!”

秦熙雯眼睛危险的眯了起来,“装神弄鬼……你到底知道什么9不告诉我!”

萧隶冲秦熙雯眨了眨眼,厚着脸皮道:“说开了就没意思了,你放宽心等着看好戏就是了。”

秦熙雯盯着萧隶看了一会,撇嘴道:“不说算了,懒得理你。”

“夫人,再聊两句啊夫人。”萧隶见秦熙雯站起身往内间走,坐在凳子上动都不动,冲着秦熙雯嚷嚷。

秦熙雯举起拳头挥了挥,转身进了内室。

还没等到萧隶说的三天,第二天,几个小姐在永成伯为了慕晴泠的事吵起来的消息就进了太后耳朵里。

太后一听,这还了得?事关天津港,无论这事是真是假,都是事关国运的大事。

等到皇帝来给太后请安,太后忧心忡忡地看着皇帝问道:“皇帝,洺儿跟泠儿……在天津可还得力?”

皇帝最近刚收到萧岚洺的折子,随着奏折送进京的,还有慕晴泠让人编好的账册。

萧岚洺去了天津还不到三月,就已经颇有成效,如今更是上奏让皇帝不必再从别处挪用银子来补贴天津港了。天津港所费不菲,可朝廷的银子也不宽裕,今年塞外草原雨水不丰,草原狨敌只怕很快会来劫掠边关,边关守将已经上了好几道折子,请求朝廷拨粮拨银,还要造新的甲胄和兵器,用以抵御狨敌。

皇帝正琢磨着实在不行,就要从江浙等富庶之地加税筹银了。结果萧岚洺自行解决了天津港的花用,令朝廷压力大减,怎能不龙心大悦!

皇帝最近正因为这事儿高兴呢,一听太后这样问,连忙说道:“母后放心,如此佳儿佳媳,是母后之幸,朕之幸,朝廷和百姓之幸。朕正琢磨着嘉奖他们呢。”

“嘉奖?”太后一愣,“这,奖从何来?”

皇帝连忙将萧岚洺在天津做的事跟太后说了,天津港兹事体大,牵一发动全身。之前朝廷可谓是举天下之力建一个天津港,一时尚可,可不能一世。

再拖下去,天津港建起来了,别的地方可就垮了。

现在萧岚洺将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解决了,皇帝怎能不高兴。

“至于弟妹,更是当之无愧的贤内助。早知道慕家有女如此,朕就该一早就给那混小子聘回来。”皇帝兴冲冲的说道。

太后听见皇帝这样说,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有些好气,“皇帝,你可知如今外面是怎么议论泠儿的?”

皇帝一顿,这他倒是真不知。他贵为天子,专心朝政已经够他忙的了,这种风言风语的事情,还真轮不到他面前。

“母后,可是听到了些什么?”皇帝探身问道,太后叹道:“皇帝只道那两个孩子替朝廷解决了当前棘手的问题,可不知道,这两个孩子又担了多大的恶名。”

“特别是泠儿那孩子,一个女孩子,年纪轻轻登了高位,本就让人眼红。咱们知道内情,明白她如今所做一切都是为了朝廷。可外面的人看不见真相,他们只会用各种诛心之言来议论。”

“敛财受贿,听听看,多大的罪名!若是放任不管,岂不是要冤死那孩子了?”

皇帝听完太后的话,说道:“母后放心,岚洺和弟妹是替朝廷解忧,为朕办事。朕不会让他们受委屈的。”

时辰渐晚,皇帝从太后的慈宁宫离开。

不过晌午,一道圣旨出了皇宫去了靖勇公府。宣旨太监当着俞家众人宣了旨意,骈四俪六,将慕晴泠夸得天上有地下无,夸她乃是逍遥王之贤内助,常规劝逍遥王,更是直言,逍遥王虽无唐太宗之名,但慕晴泠有长孙氏之贤德,然后再夸俞家教导有方,乃国之楷模。

最后,宣旨太监说道:“国公爷,老太太快起来吧。奴婢还得去王府走一遭。回头等内务府的凤袍制出来了,还得去一趟天津呢。”

俞老太太又惊又喜,连连道谢。就连一向不苟言笑的俞恩荣,此时都带上了几分笑意。

自来命妇的礼服都是有规矩的。凤袍一般是正宫皇后的专属。宫里的嫔妃和有诰命的宗妇只能按照等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