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新土改
佣市面上找活的人,来家里干长工,可即便这样他们他们依然无人可眨
后来一查才知道,除了家里的壮劳力在田间地头耕种之外,其余的无法从事体力劳动的,妇女、老人,都被杨齐搜罗到各个工厂做工,这收入远远大于奴仆的收入,稍微有点技术工种的,收入都会超过种地的,有一些手工艺者,甚至超过了知县,你这些土豪劣绅,哪里雇得到人手?
农民不同于工厂做工的工人,每个月都有薪水,为此杨齐根据统计署的数据计算,核算出农民年底的收入,然后按照每个月的还款额,累计全年需要还款金额,进行偿还,这样的还贷方式更加灵活,总之杨齐的目的即扶持农民创收,又要帮助朝廷完成土地重新分配,不然百姓手里没有土地,地主阶层们又影合理”的避税手段,那朝廷的岁收只会越来越少,边饷的支出随战争越来越多,入不敷出之下,朝廷唯有破产一途,到时怎么办?
崇祯正是早就看透这一点,才允许杨齐在朝廷上胡闹,听过他不按常理出牌,来打击这些既得利益者。
结果效果是显着的,农民半信半疑种下的红薯,年底都获得大丰收,这东西本来就是高产作物,每亩比粮食多收三石以上,杨齐并没有食言,安排专人开始回收农民多余的粮食,如果有要求自愿换大米、糙粮的,都予以兑换,全部按照市价,百姓们对杨齐,对朝廷都是感恩戴德,为此基层的各都都长联合发动万民签字行动,来对皇帝歌功颂德。
必要的马屁还是要拍的,这在大殿之上,杨齐命人将万民签字,歌颂皇帝功德的万民书当殿献上,把崇祯美的那嘴角上扬之后,就没放下过,这比他打赢和女真人之间的战争还要高兴,要知道,自古以来文治武功,能收到万民书的皇帝屈指可数,要知道这些可都是文官们获得的,没想到自己居然年纪轻轻,就能得到百姓们如此拥戴。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们首次跟随杨齐的脚步,同时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