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坚果火把,洞中诡秘!(4k!求订阅!)

嶙峋多样。

有的小如鹅蛋,有的则大如矿石。

也不知道是天然形成的。

是有人故意而为之。

总之,很是奇怪。

又走了一会儿后。

洞内的风越来越大,火把上的火苗也开始飘忽不定。

见状,陆羽急忙护尊苗,然后道:

“朋友们,这是个人工开凿的岩洞,上面的痕迹至今依然清晰可见。”

“非常的粗糙。”

“看样子,应该是原始刃具所为,与莱博塔利亚的海盗们没什么瓜葛。但问题是,欧利迪亚人为什么要挖下一个这么大的岩洞,难道有什么意义所在吗?”

仔仔细细地观察着岩洞的每一处细节。

陆羽若有所思地说着。

心里疑惑重重。

始终不得其解。

不管怎么说,开凿岩洞这项工程,可比雕刻石像,费时费力多了。

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这么大的一个山洞,怕不是得挖上好几年吧……

这些人想干嘛?

难道是在搞地道战?

别说。

还真有这个可能。

根据神庙壁画上的所述,文明末期,欧利迪亚遭遇了数次大规模的入侵,整个部族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面对这种情况,部族的统治阶级,耗尽心血,打造出一个避难所,也是说得通的。

不过。

这仅仅只是一家之言。

这个地下岩洞,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

现在还不明朗。

要想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深入,看个究竟。

将火把放到身前。

陆羽一边胡思乱想着,一边继续往岩洞的深处走。

很快。

也就是十多分钟的功夫。

脚下的坡道,便出现了转机。

越发得趋于平缓。

而这时。

眼前也是一片豁然开朗。

一个南北走向的更大的岩洞,突然间毫无征兆地进入到了视线里!

岩洞的正中,则有一条汹涌的地下暗河,奔流而过。

河道很宽。

水位也很深。

与山内的相比,有过之而不及。

之前听到的水声,多半就是从这里传出来的。

看到这一幕。

陆羽皱起了眉头,三步并做两步,径直走了过去。

“各位,这里也有一条地下暗河。”

“想来。”

“应该也是欧利迪亚庞大的地下水系中的某一支……”

举起火把。

陆羽借着微弱的光亮,将岩洞四处,仔仔细细地勘察了一番。

这个岩洞绝不是人工开采的。

而是经过河水侵蚀。

天然形成的。

就目前的情况看。

欧利迪亚人费劲心机。

开凿地下岩洞的目的。

八成就是想打通这里。

可这又是为了什么?

难道是想找到暗河?

这些人想干嘛?

想着,陆羽把自己心中的疑问,与直播间内的观众们分享了一下。

也说了自己的看法。

但大家讨论来讨论去,始终没有得到一个较为靠谱的答案。

为了弄明白这一切,陆羽扩大了一下搜索范围。

往自己的右手边。

也就是河水的上游,寻了一圈。

结果。

还真有所发现。

在河道的两旁,陆羽发现了很多原始青铜器具。

铜斧,铜锛,矛枪,石凿。

地面上甚至还有很多由黏土烧制而成的瓶瓶罐罐和数不清的破碎残片。

表面爬满了蛛网与青苔。

早已不成样子。

瞧了一会儿。

陆羽随便从地上,捡起一枚残片,放在手里掂量了两下。

没什么特别之处。

就是非常普通的实用器。

“岩洞里有人生活过的痕迹。”

“地面上随处可见生产工具和生活实用器。这些器具,都是非常简单的盛用具和开凿刃具。”

“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原始社会,类似的工具,已经可以初步满足生产生活了,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欧利迪亚人应该在这个岩洞里生存过一段时间。”

“但问题是,他们为什么要穴居到地下呢?”

“难道,真的在玩地道战吧?”

陆羽对着镜头,不可置信地挑眉道。

……

其实。

不论是原始社会,还是近现代,躲避战争时,人们总喜欢往地下跑。

类似的古代战争隧道,在欧洲和大洋洲非常普遍。

2015年,德国考古学家heinrichkush,就曾在欧洲几十个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定居点中发现了大量的地下隧道,全部都是部落战争时遗留下来。

而到了近现代,最为举世闻名的,可能是就是越楠的古芝隧道了。

越南战争时,古芝隧道个十分难以攻克的地方。

战争期间,由于老美数度空投炸弹、喷洒枯叶剂,人们不得不躲到地下,进行游击战。

越楠大兵曾通过这些现代人看来非常传奇的地道系统控制此地区。

留下一条长约250公里,所有基础设施都甚为齐全的战争隧道。

呈现出了一部抵抗外来势力的血汗历史。

当时,老美自然也知道这条隧道的存在。

但是由于隧道结构复杂,无法正确掌握军队行踪,直到最后都仍然无法攻下。

如此说来,难道石器时代的欧利迪亚人,可能也是为了在战争中存活下来,才逼不得已选择打通了这里。

虽然也有这个可能,但陆羽始终觉得这里面有问题。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找了这么半天,他几乎没发现任何兵器。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