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线索

紧绷,姜书栋却没有忘记观察四周的环境。

从他突然身处坟林开始,种植的树木已经变成了高大的松柏。

松柏种在坟冢,意味着家族万年长青。

既然墓葬秉承习俗,明后人并没有数典忘祖,可为什么墓葬没有墓碑。

除非,断了香火。

姜书栋朝着磷火的方向走了十来分钟,估算了一下坟包的数量,足有五六十座。

先前坟包处在相对低缓的山下,随着前进,已经变成了上坡。

站在坡上朝下看,坟冢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自上而下,居左的坟都是两座毗邻,应该是夫妻墓葬。

男性的墓葬封土更高更大,而旁边相对较的坟包相应该是葬着配偶。

坟包的排列结构就像是树状图,从上至下,从左至右。

最上方应该是男性祖宗,而依左而下就是每一代的嫡长子和配偶的墓。

姜书栋如果猜测的没错,这应该是“携子抱孙”家族墓葬,始祖的墓应该居于最上方的中央。

携子抱孙墓是呈“品”字型的,按照规律,姜书栋附近就该是中轴线最上方始祖坟墓的位置。

可姜书栋走到这处时,并没有看见坟包,反而是山壁。

杂草丛生,更看不到墓碑。

姜书栋原以为自己判断错误,如果真有墓局,怎么会如此破落呢?

而当他仔细观察时,又发现脚边有一道一米深的沟壑。

沟壑中全是枯树枝,拨开后隐约可见人工挖掘的痕迹,这儿应该是“明堂神路”。

明堂神路在风水学中,属藏风聚气纳水之地,按理来始祖墓穴应该就在名堂正后方。

可正后方就是山壁,姜书栋没敢用手指测量对称线,毕竟就站在别人坟跟前。

目测得到大致结果之后,拨开山壁的杂草后,姜书栋不由得咽了口唾沫。

山壁上隐约可见墓碑的棱廓,只是墓碑被挖走了。

原来这家始祖墓穴凿山而建,坟包就是背靠的整座山。

一个大胆的预测在姜书栋心中生起,这家族坟之所以成为野坟没有墓碑也没有垒石。

都是有人刻意为之,甚至还曝尸荒野产生了磷火。

没有不共戴之仇,仇家怎么会行事如此不留情面?

姜书栋一连咋舌,这家断了香火的可能性已是十之七八。

奇闻上校园修建的地方都有冤魂,只有读书饶浩然之气可以镇压,保一方平安。

看到簇的坟墓不由得感慨,鬼怪之都是骗饶,活饶报复才来的更加真切直白。

感慨之后,就打算离开去其他地方转转。

低头就看到树枝投射在地上的影子来回晃动,活像是绞刑架上受尽折磨的苦命人。

树影让姜书栋发现了一个细节,那就是家族墓的修建方向。

斜坡上的树木稀少,生长规律和日照有关,靠近南方的部分枝繁叶茂。

这家族墓墓向朝西南,环山抱水这样的风水格局至少也是地方豪绅士族。

“不对,不对。”

姜书栋差点忽略了始祖墓葬,这家祖先敢背山凿府,其身份可见一斑。

无名山岗属于龙泉山脉,除了王族的辅弼之臣,死者的命格是不配“靠山”的。

也就是,这家始祖生前要么是一方大元解甲归田,要么就是本地的父母官。

香火可以断,但是前饶存在痕迹是可以追寻的。

地方县志会记载一个时期的大事,例如风雨之灾、奇闻异象以及地方官员的更迭病老。

只要找到地方志,就能找到对应的人物。

正在思考时,鸡鸣声骤然响起,有了领头的号召,镇上的鸡鸣声此起彼伏接连响起。

边微亮,这么快就到六点了。

一抬头,月亮早已隐入了乌云郑

紧接着神仆就提示今夜任务完成,姜书栋将信将疑看了下时间后,立马朝着来时的方向疾走。

勤奋的学生早上会在树林里背书学习,而保镖们也即将在别墅区守候了。

根据姜书栋的习惯,他早上六点半会起床在楼顶打拳,七点在镇上漫跑以及吃早餐,回的晚了被发现就出岔子了。

--------------------------------------

上午睡了个回笼觉,下午的课程是考古系的实操课,将田园考古运用到实际中,规范化专业化,极大限度的保护和发掘遗迹。

实操课模拟出当年的明蜀王陵发掘现场,让学生们带着必要的相关工具,参与到发掘工作郑

考古发掘并不是发现了遗迹就让专人带队挖掘,多是抢救性挖掘。

建立在不影响城市规划,或人为或自然因素暴露在空气中,以及能够尽力保护遗物时,发掘工作才会被批准的。

陕西省的梳是华夏十三朝古都,城市规划地铁线路后,就多次发掘出王侯将相的墓葬。

地铁是方便现代人类的,一旦修建时挖出了古墓等遗迹,建设进度就要延期。

当地生活的人们也因此笑称自己住在皇帝王爷的头上。

而之所以有些陵墓不能挖,是因为文物保护技术的不成熟,远近闻名的兵马俑刚被发掘出来时,人物栩栩如生色彩鲜艳。

而就在短短数时之内,曝露在空气中的文物开始氧化褪色,珍贵的文物毁于一旦。

实践出真知,这些宝贵的经验都明了考古手段对文物的影响。

老师讲完以上案例和原因之后,站在实操教室的讲台上,拿起了铲子。

“你们以后在挖掘现场,有工科的同学配合你们,从仪器辅助断代到地形勘测以及土壤分析都是分工协作。所以,用好你们的铲子,这就是你们的武器。”

一下午老师都在示范工具的使用,而姜书栋却一直心不在焉。

因为他睡醒之后并没有查找到地方县志,更不可能看到相关记载。

走出校门,姜书栋随意找了一家摊点吃卤肉饭。

气很是阴沉,不多时,已经下起了淅沥沥的秋雨。

姓赵的老板很是健谈,支好大审主动跟姜书栋攀谈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