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建设新校区

常缓慢,而且还不一定能够察觉到异常。

于是我们就想着,能不能通过精妙的算法,再结合天文学知识和天体物理学知识,编写一个更加智能的计算分析系统,这样可以替代大量的人力投入。”西格巴恩说道。

赵一听到他的话后,内心就反问了一句:“就这?竟然将整个项目拖延了半年多时间?”

其实赵一的编程能力厉害不厉害,西格巴恩是不清楚的,但是作为菲尔兹奖的获得者,他的数学水平是世界公认的。

也就是说,西格巴恩觉得凭借赵一的数学能力,完全可以设计出来相关的算法,再加上天问大学的本科教材也是赵一编写的,那说明他对天文知识和天体物理学知识也是清楚的。

有了这么几个条件加身,导致西格巴恩觉得赵一能够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只是之前赵一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想要见他一面太难了。

而且天问太空望远镜也不是特别紧急,于是他们的团队就自己在研究,这一研究半年时间就过去了,直到赵一通知他,年后会来天问大学。

“这个问题我倒是可以提供一些帮助,我想我们的天问太空望远镜会很快发射升空的。”赵一自信的说道。

于是赵一就在他们的团队待了半个月的时间,根据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等相关知识设计算法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还要具有强大的推算能力。

宇宙星体、宇宙星云看似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其实也是和整个宇宙紧密相连的,既要关注个体的异常,又要推算整个数据是否合理。

所以赵一在设计算法的同时,也加入了一些人工智能算法在里面,就是希望在算法之外,能够具备更大的灵活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发现更多的新东西。

不过目前智能相关的东西赵一还没有打算公开,所以关于智能算法的核心,赵一经过了加密处理,单独编写成了一个独立的模块,外面只需要调用就可以了。

至于其他模块的编程,赵一是不打算自己动手的,当然他也不会让人工智能来编程,不然就会暴露人工智能了。

这些劳力活,完全可以交给他们的团队来,或者让软件学院的学生来做,这样还能够增加学生的编程能力,是一个不错的实习机会。

忙完了这边的事情,不顾老头的连连惊叹,赵一抽空去一趟江校长家,到了江校长家里,发现家里只有他一个人。

“媳妇还在老家,这次我一个人先过来了,待会儿吃饭只能是去食堂了。”江校长笑着说道。

对此赵一没有什么意见,反正哪里吃饭都是一样的,他对于吃的倒是不挑剔,于是两人就到书房商量事情。

虽然赵一不管学校的事情,但是江校长还是将学校的情况详细的给赵一讲述了一遍,特别是马上大四的学生就要毕业了,江校长希望赵一能回来作一个毕业演讲。

对此,赵一没有推辞,天问大学熬了这么多年,终于迎来的第一批本科毕业生,是非常不容易的,特别是现在国内人才紧缺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而且赵一也没有打算让这些学生进入到企业里面,特别是里面的优秀学生,他更希望这些学生能够从教。

因为免费义务教育马上开始实施,各大高校的招生规模会扩大很多,虽然不会一次性扩到最大,但是以目前高校的师资力量是严重不足的。

虽然中国教育公司已经在全国各个高校建设新的校园,为扩大招生做着准备工作,但是这些仅仅是硬件设施,而高校更重要的是师资力量。

正如那句话:“有大师的地方就有大学,而不是有好校园的地方就是大学。”

所以赵一毕业典礼上面,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学生留校教书,天问大学并不能够强制学生留校,只能是通过演讲来影响他们的决定了。

目前一般的大学老师收入是无法和企业里面的研究员的收入相比的,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很正常的现象。

他也不指望能够让全部学生留下任教,只要能够影响一部分人就可以了,虽然大学教书的收入暂时无法和外面相比,但是赵一相信这只是暂时的,未来这种情况会获得很大的改观。

更重要的是,赵一希望天问大学在国内高等教育界,拥有自己的影响力,义务教育阶段,赵一已经具备了强大的影响力。

但是高等教育阶段就差远了,虽然全国各个大学的教育经费也是从中国教育公司手里拨付,但是也仅仅只是一个管钱的而已。

所以赵一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进入教育界,虽然短期内看不出来什么,但是长期来看,确实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特别是在天问大学的学生,已经喝了智力牛奶很长时间了,基本上达到了各个天才的程度,只需要他们到了工作岗位上面,继续当前的努力,未来的成绩都不会小。

前世我国的高等教育有很多问题,特别是思想上出现的问题非常大,引发了许多不好的社会问题。

这也是赵一希望加大天问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影响力的原因之一,作为学校的创始人,也就会对国内高等教育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除此之外,根据江校长的汇报,当初赵一给天问大学100亿美元的建校资金,经过这么多年的运作,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多了起来。

当初建设学校硬件上面花费的并不多,所以留下的资金还是非常庞大的。

这部分资金里面,一部分用来支持学校正常运转,一部分用来支持科研成果转化,另一部分进行金融保值操作。

这里面比较突出的是科研成果转化了,由于支持许多有研究成果的教师创业或者是将专利交给学校成立的实体企业运作,让老师和学校都获得不错的收益。

现在不仅将建校的时候消耗的资金赚了回来,还能够维持学校的研究和教学运转,这就说明,天问大学已经实现了自我生存的能力了,这在国内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只要保持目前的这个势头,未来天问大学的经费问题,完全不用发愁。

但是这么多钱留在手里也不是一个办法,再加上赵一刚才想的,就是扩大国内高等教育领域的影响力。

所以赵一就提议,让天问大学在国内开设一座分校,或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