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学校的变化
踏实实做学问和搞教育,将自己的基础打扎实,自然就会成为别人向往的求学之地。
而不是为了排名而排名,这样就本末倒置了,结果找一大堆乌烟瘴气的国际学生进来,不仅浪费了教育资源,还会形成很坏的学习氛围和社会环境。
至于语言问题,更是不会放松要求,如果都不会中文,那你来这里上什么学,想要让天问大学为他们单独提供一套教育资源是不可能的。
而且不会中文就注定不会很好的了解我们的文化,不能够很好的融入我们的社会环境当中来,也就起不到文化交流的作用。
难道就是为了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交给他们吗,我想如果有这样想法的人,那真是脑袋有问题了,有这个资源,为什么不放到自己本国的学生身上呢。
对于赵一的处置方法,江校长听了后也表示赞同,作为私立大学,天问大学在这些方面具有完全的自主权,没有那么多来自排名和行政上的压力。
这还牵扯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外部研究生招生的问题,关于这方面的规定,天问大学还没有拿出一套成熟的标准出来。
还是那句话,天问大学成立时间短,又是私立大学,觉得正常的学生不会在研究生阶段从公立大学跑道这所私立大学。
之前定制的研究生培养计划,都是只针对本校的学生,本校的研究生升学比例为25%,加上5%的留校就读名额,已经达到了30%了。
由于天问大学自认为自己培养的学生更加优秀,不愿意因为外面的学生而挤占自己学生的名额,所以这个问题就一直悬而未决。
这不是拍脑袋就可以随意增加名额的,每多出来一位研究生就多出来一大块培养成本,作为私立大学,对于财政状况都需要精打细算的。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天问大学对于招进来的学生必须负责,而不是为了扩大名额而扩大名额,必须要配套相应的师资力量,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
“这有什么好纠结的,先统计一下我们学校具备带研究生资格的教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能够带多少研究生。
然后优先录取我们自己学校的学生,如果还有名额的话,就全部对外招生,如果已经没有名额的情况下,就不对外招收研究生,就这么简单。
至于培养经费的问题,就不要这么扣扣索索,该支出的就要大胆的支出,如果经费不够,以后我还会注入资金进来。”赵一说出了自己的处置意见。
至于几年之后的博士生招生情况,还是按照硕士生招生标准来,也就是说,除了预定的5%的博士生招生名额,还会流出来5%左右的留校任教名额。
只是想要达到这种程度,天问大学还需要在师资力量上面进行加强,需要满世界的招募更多的专家教授和顶级大师进来。
在这方面,天问大学还是舍得花钱的,特别是对于顶级大师,开除的薪水是按照国际惯例来进行的,成本相当的大。
按照天问大学的支撑体系,教授是一个分水岭,教授以下是按照国内收入情况来计算的,例如全国平均薪资是300元,那么教学助理就是300元,讲师直接翻倍。
然后就是副教授,薪资是在讲师薪资的基础上翻倍计算,至于教授就需要参考他们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来决定了,计算就比较复杂,不是上面那样简单粗暴。
别看大家都是教授,其实教授和教授之前的差距比起助教和副教授之间的差距还要大得多,所以薪资计算复杂也就可以理解了。
按照天问大学的规定,副教授以下是不具备带研究生的,而副教授一届学生只能是带两名研究生,不可以想要带多少就带多少,而且也不是所有的副教授都有资格带硕士研究生。
而等到教授级别,一届最多可以带4名研究生,至于最少带多少,倒是没有硬性要求,如果他们觉得自己任务繁忙,没有太多时间教导学生,可以少招或者是不招。
不过因为能够带博士生的教授本身数量就比较少,所以对于博士生的招募,目前天问大学是采用强制性的,必须要带一定数量的博士生。
至于研究生或者是博士生毕业的问题,他们的导师具有一定的参考建议,但是却不是主要的毕业依据,而是需要通过学校学术委员会的考核,才可以毕业。
这里面既有理论考核,也有实践考核,还需要参考他们研究的学术成果,如果是学生自己独立做出来的成果,导师只能是署名通讯作者,不可以无故占用学生的研究成果。
一旦被发现,那么惩罚力度是非常的严格,对于学术不端问题,天问大学向来都是采用零容忍度,因为这会败坏学术氛围,破坏学校声誉。
为了让这些硕士生或者是博士生将更多的精力用在本专业的学术研究上面,学校还禁止导师将太多的私人事务交给学生,如果被查出来,可能就会面临警告,屡教不改,就会面临惩罚。
对于职称的评级,天问大学也有一套自己的评判标准,副教授以下的职称,只需要考核他们所带学生的质量情况,不考核学术成就。
也就是说,每一次的学校考核,都会进行相应的排名,再根据一定的算法,就可以计算出来这些学生的讲师分数,只要达到标准,就会自动升级职称,不需要讲师申请。
不过到了副教授级别后,除了参考所带学生的质量情况,还需要考核他们的学术成就了,两者之间不可偏废。
因为天问大学始终认为自己是一家教育机构,而不仅仅只是学术机构或者是研究机构,如果只顾着自己的研究,那干脆就去研究机构任职好了,何必待在大学里面呢。
虽然天问大学对于教学质量要求很高,但是由于智能教师的运用,可以大幅度减轻导师的教学任务,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反弹。
导师更主要的精力是指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开拓精神,因为这些能力是智能教师所欠缺的,至于现有的理论知识,智能教师完全可以胜任的了这项教学工作。
除了这件大事之外,剩下的就是天问大学瑶湖校区的建设了,虽然在国际上面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在国内还是引起了不小的议论。
主要是因为天问大学建校才4年左右的时间,对比国内的其他大学,要年轻的多,这就意味着底蕴肯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