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420)

大师兄,你说,人要是有选择,谁乐意活得这么人憎鬼厌的呢?与她一齐在这边讨生活的大娘们都不喜欢她,大家围上来骂她的时候,也没有人替她说话。她一把岁数活成这么讨厌的样子,已经是她这辈子最不幸的事情了。

再说,我也没给她几个钱。

不过,她真是够坏的。居然把坏的烂的香烛都塞给我。这是打量我不会揍她。

伏传悻悻地骂道:这个坏东西,她迟早要被人打一顿,唾沫吐脸上。

谢青鹤喜欢听小师弟叨叨。

伏传每次叨叨的时候,都会无意中暴露很多正经时绝不会跟谢青鹤聊的想法习惯,谢青鹤都会认真地听着,选择性地记下来因为伏传很多时候也会胡说八道,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

最先提醒我们不要受骗的那位大娘,我觉得她出身不坏,年轻时肯定是读过书的。不知道为什么沦落到提篮市货的境地。不过,我看她眉目舒展,也没什么怨气,想来过得挺开心。

大师兄,刚才我和她在那边说的话,你都听见了吧?伏传突然侧头。

谢青鹤正在看他,冷不丁被他抓了个正着,便冲他笑一笑:听见了。

麻家那事,徐师兄和毕师兄来查实了真相。分明就是人心作祟,却要推说鬼神所致,传来传去,越说越夸张,越说越深信不疑。我当然也知道我们不该插手世俗伏传很难再说下去。

这就牵扯到上官时宜的处事风度了。

在上官时宜的统率之下,寒江剑派就是不准许干涉世俗之事,没什么道理可讲。

照上官时宜的说法,古往今来借鬼神之说牟利害人者不知凡几,个个都要寒江剑派去主持公道,寒江剑派还蹲在寒山做什么?直接去未央宫做皇帝啊。

谢青鹤的想法和上官时宜不一样。但,他对上官时宜始终是阳不奉阴不违,保持缄默却一致。

何况,麻大郎一家出事时,谢青鹤正在密林隐居。若是谢青鹤亲自出面调查此事,杏城绝不会再有这么多与安仙姑相关的鬼神传说。

谢青鹤明白他不敢说的话是什么,沉默片刻,说:此次回山,我会和师父再说一说。

伏传就挨了过来。

谢青鹤安抚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没事。才吩咐了叫龙城整理传世道术的事,迟早也是要跟师父再谈一谈的。在陈朝时,师父跟咱们不也好好儿地过了几十年?慢慢地他老人家就习惯了。

嗯。伏传挽住谢青鹤的胳膊,轻声说,刚才我在安记布庄,想了许多事。

谢青鹤马上知道,这不是小师弟单方面的叨叨,而是需要回应和聆听的谈话。他不知道伏传究竟想了什么,问道:是想那块河石吗?

伏传摇头否认:我在想安小姐。记在外门文书上的安氏,众人口中的安仙姑。

她是安家的小姐。

她未出阁时,抛头露面,亲自打理布庄的生意。

她画了一幅落款白鹿行者的山水画,就挂在布庄的客厅里,大堂上。我想,她是不是向往着远方的山水,想象自己就像青崖白鹿一般,自由自在,想走就走?

她的书房里挂着七弦琴这不奇怪。大家闺秀不献媚、不讨好,多半是抚琴自娱。但是,她的书房里,还挂着一把开过刃的清风剑。她想要遍游江湖,又怎么能没有一把护身的宝剑?

她出生在乙卯年,属相为兔。她用琉璃肥兔子做流苏上的挂坠,用白玉捣药兔做案上的镇纸,连帐上的银勾也要用吃萝卜的小兔子做装饰。她那么喜欢兔子,想必也很珍爱属兔的自己吧?

说到这里,伏传摇摇头,大师兄,我亲眼看了她生活过的地方,见到了她生前的意趣爱物,略微领会到她曾经有过的向往与憧憬。这和我从文书档案里看见的几行字,和莫师兄谈话时,莫师兄提及的早已死去的事主真相,完全不同。

我从来没有这么清楚地感觉到,死去之前,她曾活过。她会呼吸,会说话,她也是个活生生的人。她并不只是那个躲在鬼神传说之中,早已经死在河里的名字。

她已经死了,借她之名装神弄鬼的贪婪之徒,早些年也已经被莫师兄处置干净。

若是当初莫师兄就将查实的真相公诸天下,而不是守着世外的戒律,把真相尘封在外门的文书记档之中,这些奇奇怪怪的传说,包括此后借着安小姐名义,以鬼神之说行鬼祟之事的恶徒,是不是都可以在十多年前就彻底消失?

我们本来就是专管世外之事。这些根本不是世外异事,难道我们就不能受累辟个谣吗?

伏传的声音略往上提了提。

第312章

谢青鹤能够理解上官时宜的想法。

真正在杏城作恶的不是鬼神,而是凡人心内的贪婪与狠毒。

小师弟说要辟谣,就算禁绝了安仙姑的传说,难道就没有张仙姑、李仙姑了?哪座城没有城隍庙?哪座城没有菩萨庙?哪座城没有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鬼神故事?从古至今,神棍神婆都懂得用撞邪、附身的说辞为雇主分忧杀人,这才是鬼魅妖邪今古不绝的真正原因。

但是,谢青鹤也完全能够理解伏传的愤怒。

能啊。谢青鹤一口答应。

他很喜欢这个愤怒的小师弟,完全不想和小师弟唱反调。

咱们在杏城多住几日,把几个相关的案子都捋一捋,整理出一套对外的说辞。或是让本地的剑湖庄帮着传话,或是请杏城令贴张告示,到时候再看看吧,怎么方便怎么办。

你不要着急。有事与我商量,都能办妥。谢青鹤柔声安慰道。

伏传反倒有些不好意思:我是不该和大师兄着急。

不说彼时谢青鹤不在山上,就算谢青鹤一直在寒山修行,除非他亲自来杏城调查此事,否则,谢青鹤也不好吩咐外门弟子公然违抗上官时宜的命令,照着他自己的意思去办事。

这话题说深了容易对师父不敬,谢青鹤和伏传很默契地不再提及。

沿着河边走了一段,早前记录中僻静的河道已不复旧观。

哪怕朝廷对野祠淫祀管得极其严厉,安仙姑的崇拜在杏城还是大行其道,传得风风雨雨。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河边这块仙姑石,传说这块石头的附近,就是安仙姑升仙之地。

信仰安仙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