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想来,她所受最大的罪过,无非是曾经对李十一求而不得的爱情。
然而她如今有了李十一,便完满得再不能够了。
人总是如此,若太过圆满,轻易便生出了恐慌,怕福满招祸,怕横生枝节。有人将恐慌化作患得患失的矫情,有人将它变作推己及人的慈悲与怜悯。
宋十九是后者。想将福报垒得大一些,再大一些,垒得足够坚不可摧,变成说服自己心安理得享受世间美好的借口。爱情令神佛难挡的钟山烛龙生出了惧怕与敬畏,变得同烧香求子的陈麻子媳妇没什么两样。
而春萍相反,她想将突如其来的福气变小一些,变得再小一些,小到她可以坦然地认为自己配得上,溜走时也不至于太不舍得。
宋十九几不可闻地叹了一口气,拉起春萍的手继续逛。
春萍便持着自己小小的欲望,在包子铺边闻了一回肉香,在酒楼侧面闻了一回酒香,最后在脂粉店前闻了一回胭脂香。她心里的雀跃未曾展露到脸上过,一双眼茫然而好奇,拉着宋十九的掌心微微出汗。
冻疮又痒起来,却并不难受,因为心里也痒了起来。
买了红底粉杜鹃的新袄子,坐了人挤人的电车,又打包了几份晚上吃的糕点,付银钱时春萍的眉又蹙起来,望着钱币发了好一会子怔。
一行人回屋热热闹闹地做饭,春萍却糊里糊涂地起了烧,病气来势汹汹,面色酡红眼珠混沌,小腿肚子不住地抽筋。宋十九大惊失色,忙将她安置在床上,用厚厚的棉被裹了,又差五钱去请大夫。
大夫来把了脉,又翻了翻她的眼皮子,却是号不出什么病脉来,便斟酌着开了两副治肺炎的药。
厨房里的饭香被药稥替代,炉子咕噜噜地沸起来,几人手忙脚乱地折腾了小半宿,强灌了几碗药,又拿巾子细细擦着她干燥的手心儿脚心儿,至后半夜,春萍脑袋的热度才下去了些,昏昏沉沉晕睡过去,濡湿的头发团在颈间。
宋十九靠坐在床边拥着她,替她将汗擦了,耳后有细微的翻书声,她转头,看见李十一坐在桌边就着灯光的侧影。
她有些困了,手指撑着额角,将眼皮懒怠地抻开,又抽了抽精致的鼻翼。
宋十九忽然在她的细小的动作里生出了无限的温情,这温情是昏黄的油灯,是被捻出毛边的书册,是她拥着的发热的小人,更是倦得厉害却仍候着她的李十一。
一切不踏实的都变得脚踏实地,一切飘在天上的都开始生根,天为父地为母的九大人开始想要一个孩子,在一个不特殊的年份的不特殊的夜晚。
但这样的想法只是一秒,停留得还没有油灯爆破的响动长,短得令它无法成为一个提议。
胸腔里不期而遇的母性倒是生得有些长,宋十九轻轻拍着软软的被褥,忽然问李十一:“你瞧我和她,似不似你从前和我?”
李十一侧脸,诧异地挑眉,略有些红的眼珠子在宋十九温情脉脉的手上一滚,未语便是笑。
“怎么?”宋十九偏头问她。
李十一摇头。她同宋十九几时有过这样母慈子孝的静好?
若梳理她同宋十九的关系,便自然能发觉,她从未将宋十九看作过幼童。除却衣食住行的照顾,她同她的思想从来便是对等的。从一开始的“要鼓掌吗?”“若有能耐,学认字儿”至宋十九捧着馒头慢悠悠地同她递眼神——涂老幺诓你。
她在她心里,是来路不明的小怪,是未曾觉醒的幼兽,却从未是一个孩童。
是以才能够在往后毫无芥蒂地将她放在心上,成为她势均力敌的唯一伴侣。这份“唯一”世间无可比拟,自然也无从肖似。
宋十九明白了她的意思,弯唇淡淡一笑。见春萍睡熟了,便放低了嗓子道:“今儿我给她洗头,上头十分多虱子。”
未等李十一开口,她又道:“只是……没有活的,悉数死了。”
李十一的眉头拧起来,宋十九小声琢磨:“我听闻,若人死了,虱子才跳出去,可未曾见过宿主好端端的,虱子却灭了个干净。”
李十一垂下眼帘,表示知道了,见宋十九起身掖了掖被子,二人才一同回屋。
春萍的烧来得快去得也快,第二日一早,便精神大好。虽脸色仍有些苍白,在红袄子的衬托下却也有了些喜庆。她吃了一碗五钱拌的葱油面,倒是不再用袖子擦了,捉起宋十九别在她前襟的手帕,学着宋十九的模样沾了沾唇部四周。
吃过饭,她百无聊赖,又坐到沙发上抠手,巷子里传来几个少年的追逐的笑闹声,她慢吞吞地走过去,趴在窗上瞧。那几个少年学生模样,背着的布袋子里露出几本书,春萍的眼神跟着那书本上上下下地跳。
另一头的院子里传来噼里啪啦的动静,将整个寂静的院子点燃,春萍听见有人叫她,便小跑过去开了门,硫磺味儿蹿了满鼻子,她眯着眼睛一瞧,阿音穿着毛领大衣站在院子里,将羊皮手套一摘,云朵形状的发卷堆着昳丽的笑,冲她招手:“春萍!来!”
她见春萍磨蹭,便快步上前拉住她的手腕子,领到院子中央,将点燃的线香往她手里一塞,指着地上的炮仗说:“眼瞧着要过年了,你也放两个炮,去去晦气!”
春萍瞄她一眼,猫儿似的,又瞧了瞧手上的香,略一皱眉便摇了摇头,将线香递回给阿音,又转头回了屋。
阿音举着那香,烟味缭缭绕绕的往她鼻子里钻,她打了个小小的喷嚏,小声道:“不晓得哪里来的丫头,比李十一小时候还闷些,偏偏十九喜欢,我是半点瞧不出可爱来。”
阿罗坐得远远儿的,也不晓得听进去没有。
阿音又蹲下,点了一个炮仗,站起来自言自语:“放炮多好玩儿,邻里的丫头们个个都喜欢,我巴巴儿地买来,偏她嫌弃。”
她被这炮仗引起了兴致,翘着嘴角看。
“啪”一声脆响,红纸纷飞,炸得院门口的鸡咯咯咯地飞蹿,阿音也被唬了一小下,往后一退,却未曾听见接下来的鞭炮声。
她的耳廓被一双手捂住,温柔得很,令她的身子骨水似的淌进了那人的怀里。
她咬住嘴唇同阿罗对视,将笑意调教得半褪不褪,手里的线香被远远儿地抛出去。
原来人是始终长不大的,好比说阿音总被不规律的响声激发出幸福感,比如幼时点的爆竹,比如此刻被掩住双耳时听见的身后人的心跳。
入夜,爆竹蹿去天上成了闪闪烁烁的星辰。春萍洗过澡,擦着头发下楼,却发觉厅里一片漆黑,四下无人,她有些慌,扶着扶手一步步往下走。
“吱——”一声响,老旧的木板被压弯了腰,龇牙咧嘴地抗议起来。
春萍在这个动静里怔住,泛着光泽的眼珠子睁得顶大。她开始抖起来,当初被藏在水缸里时铺天盖地的恐惧同黑暗一齐到来,她沉着胸腔小心地吐纳气息,那时也是如此安静,小小的水缸将一切隔离,老鞋匠的媳妇见着了她未藏好的头发,当下便扔了个火过来燎了,而后拼命往相反方向跑去,一面跑一面骂,说——你们这群狗东西,追得上老娘算你们的本事!之后,她便什么也听不见了,耳旁“嗡”的一声,只能听见自己骨头因恐惧而震动的声音。
她不爱烟花,不爱炮仗,不爱一切轰然炸开带着硫磺味儿的东西。总令她想吐。
她捏紧扶手,正要回身,眼前却出现了星星点点的光亮。她转头,一幅幅光影自纱窗上飘过,在空旷的大厅里游走。身跨白马的少年将军,逐月点灯的神妃仙子,氤氲的山水,矫健的猛虎,通通成了被暖光裁剪成的影子,旋转着拓在冷清的屋子里。
她走了两步往下一瞧,厅堂的正中央放了一个走马灯,仙音烛令灯面上的图像活了起来,将她的双眼染得五光十色。
这是一幅绮丽而虚幻的画,似只发生在母亲嘴里的童话,能够将惧怕黑夜的孩童奇异地安抚,走入香甜的美梦。
浮光掠影中,她瞧见走马灯旁直起来一个颀长的影子,那人的剪影比任何一副图像都要精致,睫毛冷淡地垂着,手里架着方才点过仙音烛的火柴。
火柴在她手里一转,又是一转,倒比那走马灯更吸引人些。李十一这才转过来,在灯影中笑了笑,道:“若想玩,便过来。”
若不吃,便罢了;若想玩,便过来——她说话总是这么两句,连语序也未变过。但春萍总觉得,这位话不多的小姐总能恰如其分地击中自己心底的渴望,好似有手在她脊背处轻轻地推了一把。
她于是走过去,在走马灯旁蹲下,勾头瞧了一眼那烛火,又仰头望着被折射出的影子。
她头一回主动说话,她问:“老鞋匠的媳妇,会变作光吗,还是星子呢?”
寻常人讨安慰,得来的回答通常是肯定的,但李十一只低声道:“不晓得。”
甚至她并不晓得老鞋匠是哪一个。
春萍仰脸望了她一眼,稀疏的睫毛一眨一眨,眨至第五下时,她将抿着的嘴往两旁一拉,露出一个不大熟练的笑容。李十一低头看她,鼻息款动,亦还了一个安抚性的微笑。
春萍未再说话,只静静地望着变幻的花灯,李十一将灯盏留给她,静悄悄往回走。
楼梯踏了几步,正至月影阑珊的转角,却忽闻一阵淡淡的冷香,微凉的指头拉住李十一的手腕,将她带到了拐角处的阴影里。
来人不由分说,将李十一抵在墙上,凹凸有致的身段贴上去,胸口顶着李十一的,将她的手腕一扣,而后径直咬上了她颈边的红痣。
身体、气味、甚至张嘴的胭脂味都熟悉得不行,李十一连惊讶也无,身体远比思想更迅速地判断了形势,抬起另一手按住宋十九的后脑勺。
宋十九的呼吸横冲直撞,咬她的力道也不轻,有酸酸的醋味儿自唇齿间隙里冒出来,似一只恼了的小兽。
小兽召唤犄角似的蹙起眉头,上下齿又将李十一的肌肤磨了磨,撒足了野,最后伸出舌尖儿安抚性地一勾,才将李十一发红的脖子放开。
李十一还未撩起眼皮,眉心又被宋十九的额头抵住,她不想让李十一瞧见她的表情,只将眼帘垂下去,抿住嘴角。
“怎么了?”李十一的言语比交缠的呼吸还要轻。
宋十九咬了咬嘴唇内壁,又来回轻蹭李十一的额头,一会子才将握住的手腕放开,轻声说:“这灯,你未曾给我做过。”
她的委屈来得十分幼稚,与她体面的教养相悖,她原本踟蹰了许久,最后才想起来自己是一只神兽,神兽要什么教养呢?
她只要李十一。
她卷翘的睫毛一颤一颤的,配上娇艳欲滴的嘴唇,令再铁石心肠的人也软了脾气,更何况李十一早就对她递了降书。
于是李十一温声道:“谁说走马灯是只给她看的呢?”
手圈住宋十九的腰肢,她将脖子退了退,拉开一个不大远的距离,以眼神暖住宋十九,而后将嘴唇印上面前饱满的胭脂。
“不过这个,只给你。”
第93章
但与先生阖玉棺(四)
再小半月,春萍适应了许多,虽不爱说话,但偶然也笑一笑。不晓得是什么缘故,她与宋十九最为投契,时常跟在她不远处,静悄悄地坐着。
宋十九似找回了尾巴的小龙,将得意的嘴角翘得分外矜持。
日子久了,宋十九也渐渐摸索出了一些门道。也不晓得春萍是有什么先天不足,只要出门儿见了生人,夜里保管起烧,但只烧一夜,第二日清晨便又生龙活虎。
说是精神好,但到底身子骨弱,宋十九不敢折腾她,便不再领她出门儿。所幸她也不大爱随处溜达,多半时辰趴在窗前看上下学的丫头小子们,时而笨拙地捧着一本书,摇头晃脑瞧了半晌,宋十九过去一瞧,上头的字倒了个个儿,头往下底朝天。
于是自她手里轻轻抽出来,问她:“不识字?”
春萍的脖子根儿有些红,轻轻嗯一声。
“想念书?”宋十九随手翻了两页。
春萍想了想,道:“我娘说——我娘从前说,读了书,往后就不挨打了。”
这是什么道理?宋十九有些啼笑皆非,将书合上,搁到桌面上,又替她理了理衣裳下摆,道:“要念书还不简单,咱们屋里头有个书袋子,你找她去,让她教你认字。”
说起“书袋子”时她眼角有不张扬的笑意,春萍歪头瞧了一瞧,暖苏苏的,在这样的神情里,“李十一”三个字是不必指明的。
春萍点头,依言去寻李十一,正要往楼上去,却听见院子里头有动静,便先探头出去瞧。阿音坐在新移的梅花树下,二郎腿一悠一悠的,同阿罗对坐嗑瓜子。
冬日冻得鬼都哆嗦,偏生这位奶奶不爱在屋里窝着,旗袍下还露着一截发粉的脚腕子,一片胭脂似的梅瓣自金线旗袍上滚下去,沾到脚踝窝里,三两下又抖了下来。
春萍盯着她抖下来的花瓣,又瞧了一眼她粉面含春的脸,欲言又止地立着。
阿音呸一口瓜子,同她说:“有话便说。”
春萍却另择了话头,朝桌上一瞟:“这是什么?”
阿音转头,将信纸拎起来:“涂老幺来的信。噢,涂老幺你不认得,你该喊涂老叔。说是再不回去,要动身来寻咱们了。”
“回去?”春萍一愣。
“咱们自上海过来的。”阿音上下牙一合,舌尖卷了新鲜的瓜子仁儿,三两下嚼了,又问她:“上海,你晓得不晓得?”
“我晓得。”春萍点头,一会子又皱起了眉头。
“听你讲话,不是本地人,却未问过你自哪里来的?”阿音手心儿将沾着口脂的瓜子壳兜了,端在胸前问她。
春萍看一看她红艳艳的蔻丹,一会子才道:“自南京来的。”
走了许久的路,颠了许久的牛车,还有幸碰着一伙赶路的陆兵,这才安生到了重庆。一来便逢着阴雨,在城外的山神庙里晕了好几日,睁眼摸黑进了城,七拐八拐的,便寻到了这方院落。
“怪道晓得上海呢。”阿音笑盈盈的,将瓜子壳拍在绢子里。
春萍点头,梅瓣落到她颈后,软绵绵的,她动了动脖子,一会子才道:“果真要回上海么?”
阿音偏头看她,噗一声笑了:“你这小人儿,怎的跟癞子狗似的,总皱着面皮做什么?咱们走是走,总不致撂下你。你见着你涂老叔便晓得,泼皮无赖咱们都没嫌弃,更何况细皮嫩肉小丫头呢?你安生将心揣肚子里。”
春萍幼嫩的眉头略微动了动,嫩芽儿破土似的,面上却没了旁的动静,暗想了想,才转身提步往屋子走,才走了三两步,她又停下来,盯着阿音的脚腕子,小声道:“若要赶路,你这么穿不成。”
阿音挑眉,阿罗抬起眼,在春萍沉静的瞳孔里瞧见了压抑得厉害的伤痕,最后她绷直下巴抿着嘴唇,再没说一句便扭头进了屋。
“神神叨叨的。”阿音下巴沾着一块瓜子皮,懒怠怠地扶起腰身。
进了屋子,她定了定心神,提步往楼上去,李十一果真在书房里,燃了一炉白豆蔻和甘松混的杂香,挽着袖子写字。她今日散着头发,一身白色的长旗袍,略宽大些,不似阿音同十九那样婀娜有致,腰部空荡荡的,前襟也不大突兀,配着她精巧的腕骨同颈边的小痣,将旗袍穿出了别样的禁欲感。
她抬眼看向春萍,她的眼神像抚琴,将方才被挑得紧绷的弦慢悠悠地按下来,再以指腹一揉。
春萍在这个眼神里瞧出了与前几日李十一不同的地方,似身体里沉睡的人慵懒地伸手将困倦的鼻端抵住,而后以将醒未醒的眼神眷顾你。
但这样的眼神只是一瞬,李十一又低下了头,语气淡淡的:“要学字?”
春萍不意外她是如何听见的,只点点头,走过去靠在书桌边。
她不开口,李十一也未有主动教学的心思,只放任她认真瞧。
李十一今日练的是瘦金体,狼毫格在指间,游走时把持着细瘦的分寸感。
“挑支笔。”一幅字写完,李十一停下来,示意她看向桌面上的笔筒。
春萍颔首,屏气凝神左右瞧,仿佛在做一件十分有仪式感的事,李十一笑了笑,替她拣了一支兔肩紫毫的,又抬手添了两回墨,亲试了几笔。
她的侧脸格外好看,哪怕视线清冷,起落的呼吸却暖似春风。
香炉上方是歪歪曲曲的烟雾,窗棂隔断的是歪歪曲曲的朝阳,春萍歪歪曲曲地伏在案边,小心翼翼地看着李十一中正至极的身骨。
她没有抬脸,只盯着李十一写字的手,忽然问:“为什么待我这样好呢?”
她停了片刻,又低声追一句:“我不认得你们。”
她极少说这样矫情的话,此刻也将手缩在袖口里,来回摩挲细密的针脚。
李十一耷拉着眼皮瞧她一眼,却未急着说什么,只将笔在手中略微一顿,另起一行,正中书了一个“萍”字。
“认得吗?”她轻声问。
春萍摇头。
李十一的薄唇上下一碰:“萍。”
春萍心神一动,是她的名字。
李十一未过多解释,只在后头又添了三个字,而后将笔搁下,看着她道:“萍水相逢。”
她笑了笑:“人同人的缘分,都是从这四个字里来的。”
她透过春萍矮矮的头顶,想起缘分不深的师父,想起扎着蝴蝶结的阿音,想起抱着她大腿不撒手的涂老幺,最后想起捉住她手指的小十九。
人之交集没什么道理,相遇便是道理。
同李十一学了几日字,春萍的话多了许多,偶然遇到不大理解的,还会叽叽喳喳说上小半日。这晚天黑得早,至晚饭的时辰已是暮色深沉,阿音一面摆碗筷,一面对下楼的春萍道:“去去,洗手去!”
椅凳一阵轻轻的划拉,众人入了座,春萍洗手回来,正要盛饭,见着那桌子菜却怔了怔。
阿音笑道:“新开的馆子,南京菜,你不好外出下馆子,我端了回来,你尝尝。”
松脆油嫩的金陵烤鸭,葱香扑鼻的叉烧鳜鱼,汤色爽滑的鸭血粉丝汤,同摆尾相簇的凤尾虾,秦淮风味满当当铺了一桌子,仿佛有小调咿咿呀呀地从金线勾边的白瓷盏里淌出来。
春萍坐下,动作幅度极小地端着饭,在手心里转了转,才说:“这些,我大半未吃过。”
除却鸭血粉丝汤,好似是吃过一回。
阿音夹一块凤尾虾给她,笑道:“甭管吃没吃过,拢共就你这么个南京人,正不正宗你说了算。”
春萍抿着嘴角笑,眯着眼点了点头,将虾咽下去,又扒了一小口白饭。
好吃极了,令她忍不住伸手去夹了第二块,想了想,筷头却在空中转了个弯,落到了宋十九的碗里。
宋十九挑眉,春萍却没说什么,只将身子骨往凳子后边缩了缩,埋头又送了几回米饭。
杯盏过后,众人的话也活络起来,阿音见大伙吃得香,高兴自个儿办了件漂亮事,便道:“你们若是吃着喜欢,我明儿还去,那老板说是有好几样拿手菜,只恨我胃小,一回吃尽不能够。”
阿罗见她邀功,只柔柔笑了笑,伸手为她盛一碗汤。
却见春萍弱弱出了声:“有美龄粥么?”
“什么粥?”阿音没听得明白。
春萍小声道:“我逃难途中,碰着一位老乡,据闻从前是在金陵大饭店里当厨子的,顶拿手的便是美龄粥,他说得很是好吃,我一直有些想着。”
她仍旧不习惯向别人讨要什么,不好意思极了,未等说完,便将脸躲进汤碗里。
“你若想吃,我明儿问问便是,这名儿耳生,哪个美?哪个龄?你同我说道说道,省得言语错了。”阿音接口。
春萍这才将头抬起来,说:“是宋夫人的名字。”
“听那老乡说,宋夫人胃口不好,吩咐厨房做了这粥,很是香甜开胃,此后传了开来,得名美龄。”
阿音眨了眨眼,越听越糊涂:“宋夫人?哪个宋夫人?孙夫人么?”
春萍亦有些疑窦,摇头:“美龄夫人,蒋委员长的夫人。”
阿音讪讪一笑,接过阿罗的汤:“我竟不知有这么个夫人。”蒋委员长也不晓得是哪个委员长。
她向来不爱读书看报,想来又孤陋寡闻了些。
却见一直沉默的李十一抬起头来,望着春萍出了声:“你自南京过来,打的是什么仗?谁在打?”
春萍对上她的眼神,心里惴惴一跳,润了润嘴唇才道:“鬼子呀。”
“日本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