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的临时安置点,空气混浊。
林雪坐在角落的行军床上,意识沉入系统界面。
【生命点:300】。
数字刺眼。
这点数,连一把像样的工具图纸都换不了,更别提支撑她后续计划的科技。
山L滑坡的成功预警和救援,仅仅是敲开了一道门缝。
刘副县长允许她留下,参与后续工作,却严格限制信息上报。
典型的官僚作风,既要利用她的价值,又不愿承担未知的风险。
时间不等人。
她必须制造更大的“事件”,一次足以惊动更高层面的事件。
记忆碎片翻涌,锁定在七天后,那场诡异转向的超强台风“海燕”。
前世,这场台风重创了东南沿海的明港市,一个重要的港口枢纽。官方预报路径偏南,导致港区防备不足,损失惨重。
这次,她要精确预言它的转向。
林雪找到还在安置点忙碌的记者张伟。
他看见林雪,脸上立刻堆起职业性的热情,夹杂着掩饰不住的好奇。
“林女士,找我有事?”张伟停下脚步。
“张记者,我想请你帮个忙。”林雪开门见山。
“您说。”
“帮我联系省气象台,或者更高层级的气象部门。告诉他们,七天后,台风‘海燕’将在明港市登陆,实际路径会比现有模型预测的偏北至少五十公里。”林雪语速平稳,不带情绪。
张伟愣住了,脸上的笑容僵硬。
预言山L滑坡已经够离奇,现在连台风路径都能精确预测?
“林女士,这……气象预报是科学,有超级计算机和复杂的模型……”他试图委婉地表达质疑。
“我知道。但他们的模型会出错。”林雪截断他的话,“你只需要把我的话带到。信不信,由他们。”
张伟看着她,那双眼睛平静,却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压力。
他想起塌方现场,想起被挖出来的幸存者。
“好,我试试。”张伟咬了咬牙,“但我不能保证他们会听。”
他需要这篇报道的后续,这个“预言家”的热度还没过。
三天后,张伟带来了气象部门的回应。
意料之中的回答。
“他们说,感谢热心市民提供信息,但他们的专家团队和超算模型是世界顶尖的,让我不要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以免引起恐慌。”张伟复述时带着无奈。
一群象牙塔里的蠢货。
林雪心中冷笑。等到灾难降临,他们的模型和面子一文不值。
“谢谢你,张记者。”她并未表现出失望。
看来,还得亲自去一趟。
她立刻定了前往明港市的机票。
抵达明港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丝毫看不出灾难将至的阴影。
她需要找到能拍板的人。
港口管理局。
凭借张伟那篇关于“神秘预言家”的报道复印件,以及她略显苍白却异常镇定的气场,林雪在数次碰壁后,终于在港口管理局办公大楼,见到了一位姓周的副主任。
周副主任五十岁上下,头发梳理整齐,衬衫笔挺,眼神锐利,带着久居上位的审视。
“林女士,你说你能预测台风‘海燕’的准确路径?”他指了指桌上的报纸复印件,“就是那篇报道里的……预言家?”
语气带着显而易见的怀疑。
办公室里气氛压抑。
“周主任,叫我林雪就好。”她忽略对方语气的嘲讽,“我不是预言家。我能通过特殊的数据分析,得出比现有模型更精确的灾害预测结果。七天后的‘海燕’,登陆点就在明港港区,风力将超过17级,远超目前预报强度,并且会引发超过十五米的风暴潮。”
周副主任身L微微后倾,双手交叉放在桌上。
“林雪通志,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我们的防台预案是根据国家气象台和省气象台的权威发布制定的。你说的这些,有任何依据吗?”
“依据就是,我的预测会成真。”林雪直视他,“就像H县的山L滑坡一样。”
山L滑坡?
周副主任皱眉,显然他对那件事有所耳闻,但细节不清。
“那次或许是巧合。”他手指轻敲桌面,“气象预测是严谨的科学,不是凭感觉。你的分析方法是什么?数据来源是哪里?模型构建是怎样的?”
一连串问题,步步紧逼。
他需要的是程序正义和纸面上的安全。
“周主任,现在追究方法论没有意义。如果我说的方法超出你的理解范畴,你信吗?如果我说不出来,你更不会信。”林雪语气平静,“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为港区数十万人的生命和数千亿的财产,赌一个微小的可能性?”
她的话像针一样刺破了办公室虚伪的平静。
周副主任脸色微变。
责任。这两个字重如泰山。
赌?拿自已的政治前途和港区的安全去赌一个来历不明女人的“特殊分析”?
但他看着林雪的眼睛,那里面没有丝毫玩笑的成分,只有一种近乎冷酷的笃定。
万一……万一她说的是真的呢?
“你的要求是什么?”周副主任的声音有些干涩。
“最高级别防台响应。立刻加固所有港吊、岸桥,疏散低洼地带人员和船只,储备足够的应急物资,特别是食品和药品。”林雪快速说道。
“不可能。”周副主任立刻否定,“最高级别响应需要省里批准,没有气象台的红色预警,我无权启动。而且大规模疏散会引发恐慌,影响港口正常运转,这个损失谁承担?”
又是责任和程序。
林雪心中涌起一阵无力感。
这些人,总是在灾难发生前,计较着那些微不足道的损失和影响。
“那就让最坏的打算,最好的准备。”林雪退了一步,“至少,将所有能移动的设备转移到安全区域,加固无法移动的关键设施,增加防汛物资储备,让应急救援队伍提前进入待命状态。”
周副主任沉默了。
这部分属于他的职权范围,虽然也会增加额外成本和工作量,但总比无所作为要好。
如果台风没按林雪说的来,他可以说这是为了应对官方预报的“强台风”,让了更充分的准备。
如果……真的按林雪说的来了,这些措施至少能减少一部分损失,他也算有所应对。
“好。”他最终点头,“物资储备可以增加一倍。加固作业我会安排下去。应急队伍预备。”
他拿起桌上的内部电话,开始布置任务,语气严肃,不容置疑。
林雪离开了港口管理局。
她知道,这远远不够。
没有大规模疏散,一旦超强台风和风暴潮真的来袭,港区依然会损失惨重。
但她争取到了一点缓冲。
接下来几天,林雪留在明港市,密切关注着台风动态和港区的准备情况。
官方气象预报依旧坚持原来的路径,只是将台风等级提升为“强台风”。
网络上,开始出现关于“海燕”的讨论,但主流声音依然是按照官方预报进行防御。
距离林雪预言的登陆时间还有24小时。
天空阴沉,风力逐渐加大。
明港市气象台发布了台风橙色预警。
周副主任办公室的电话响个不停。
他看着最新的卫星云图,眉头紧锁。
台风的路径,似乎真的在向北偏移。
虽然幅度不大,但趋势……和他几天前听到的那个警告,隐隐重合。
他拿起电话。
“通知下去,所有港区作业暂停,人员立刻撤离码头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