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许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清欢徐行 本章:攻许

    太子出征许国的消息传到甘棠殿时,已经是几日之后了。

    听说太子深夜叩门齐王,丑时方出,,以便我军休养生息吗?”“那天深夜,太子带着这个计谋来到汉广殿,想必他已思量许久。

    太子很少会拂我的意。

    此次这般,或许是他觉得卫国此行辱我国威,终难接受;又或者他儿女情长,要为清争一口气。

    无论是何种原因,他是将来齐国的王,如今各国纵横联合,朝夕变化,一进一退都是刀光剑影,我们也需要慢慢历练他,纸上谈兵总不是办法!我料那卫王晋此次不会出兵,加上郑国在,我齐国士兵应不会多少折损。

    但此行路途遥远,届时七月流火,天气燥热,你务必让下面备好粮马草药,保证太子平安归来。

    ”夷仲年心里发热,感念齐王为诸儿的一番苦心,欣然领命,便回头准备去了。

    莒氏听到这消息,起初尚不相信,那日齐王摔杯拒绝出兵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待大力再去打探证实了此事,莒氏难掩激动督促婉即刻去感谢诸儿,谢他为清的请命,心中亦不由疑惑:“难道这太子和清出嫁前有什么来往?竟为了清去触齐王的龙须?”此事足以证明太子如今的分量,更需要提醒婉日后好好笼络太子。

    婉领命出了甘棠殿,似吃了梅子般,心里酸酸的,又似有一点暖。

    清如果知道齐国发兵的消息,就算现如今木已成舟,但母国不曾放弃她必定会多一分活下去的信心。

    想起那夜诸儿送她回甘棠殿,她突然心里满满都是诸儿,她想立即见到他向他道谢。

    她加快了步伐,朝长乐殿走去,路上听得几个宫女模样的人边说边笑:“听说殿下今天就要亲征了,现在军队已到了朱雀门。

    我们正好今日无事,要不要去看看殿下的威风啊,说不定我们运气好,可以看到他本人!”几人笑做一团,边走边打闹。

    “今日若见到殿下,怕你们今晚又要嚼半夜舌了!”朱雀门离此处不远,婉庆幸听到她们对话,决定尾随这几个宫女,到朱雀门一看究竟。

    朱雀门已经大开,只见主行部队已列队整齐,齐国男儿本来身量高大,现骑在马上,身穿软甲,头戴缨帽,更显得威武神气。

    街道两侧已占满了人,有来送行的妃子仆人,也有凑热闹的宫女。

    幸好婉个子娇小,随着那几个宫女左钻右挪,不一会就挤到了前面。

    队伍最前的正是诸儿,他们已列队完毕,只待吉时一到,便准备出发。

    街道边看到诸儿本人的宫女们,或压低了声音兴奋偷笑,或窃窃私语,诸儿早对此见怪不怪,嘴角挂着一丝浅笑,目不斜视,望向远方,他法。

    且现如今郑国和齐国国力最盛,诸儿和太子忽就成了各国公主婚配的最佳选择。

    听说莒氏也曾求齐王向郑国提亲,想为婉谋得佳婿,只是当是婉年龄过小,此事齐王只是在和郑国公一次会盟时玩笑般提出,并未认真对待。

    诸儿得知郑忽同意了他的会面请求后,匆忙打扮一番,朝郑军大营走去。

    石之纷如跟在后面暗笑:“两个大老爷们相见,自己主人怎么比去见个姑娘还打扮得精神?”诸儿来到郑军大营营帐时,郑忽已立在门口多时,看到诸儿,忙满脸堆笑地迎上去:“百闻不如一见!公子诸儿果然是人间龙凤,气度不凡。

    ”诸儿跟随郑忽走进大帐,心里暗思这郑忽和自己所想完全不同。

    郑忽中等身量,面皮白净,眉目温柔,衣着言语间谦逊平和,既无郑国公的嚣张跋扈,也无战场戎马将军的疾言厉色,倒似养在世家的温润公子,一见便令人心生亲近。

    郑忽此时心里亦是感慨,常闻齐国人好相貌,但见到诸儿身量挺拔,衣着华贵,不笑时如清风霁月,一笑时又如春风拂面,不由觉得上天造人不公。

    他想起父王曾向他提起有意为他迎娶一位齐国公主,据说这公主有落雁之姿,沉鱼之貌。

    如今见到齐国公子,也许父王之言并非夸大。

    待两人以宾主之礼坐下,郑忽问到:“此次攻打许国,不知公子打算何处下手?”诸儿也不推脱,侃侃谈到:“许国势小,如若即刻直攻,国人此时士气高昂,虽可攻下,也不免折损你我两军人马。

    许国向来和卫国亲近,但许卫相隔数百里,卫国若有心来援,路上尚需时日,我们在此以逸待劳,必能击败卫军;卫国若无心来援,许国国人见我们围而不攻,必内生嫌隙,我可待其军心涣散时攻其不备,亦不费我齐卫太多军马。

    只是这粮草,需要多耗些罢了。

    ”郑忽心中原也是此般打算,但怕自己说出,担心诸儿疑郑军不愿攻许出力,此时由诸儿道出喜出望外,连声赞叹诸儿计谋,却不说自己也是同样想法。

    两人又商议两军如何兵马配合,作战队形如何布置,不觉间已日落西山。

    诸儿起身告别,回到齐营将两军作战计划又细细讲与作战的副帅们。

    后面的十几日,齐军和郑军把许城围了个密不透风,每天派人定时在城门外叫骂,许城内虽刀箭架在城墙上,士兵们也手持矛戈,但无人敢出城应战。

    老百姓们起始时义愤高昂,咒骂齐郑恃强凌弱,慢慢地有人开始私下里说许公得罪了大国,又没有笼络好卫国,才搞得如今兵临城下。

    待又过些时日,城内的粮食渐渐消耗尽了,此时又是秋收季节,城外的庄稼近在眼前,百姓们想出城门收粮,却被士兵们一律拦回,只是安慰大家再等几日,待卫援军一到,便立刻开战。

    此时数百里外的卫国朝堂,自然也是炸了锅,有人力主出战,有人认为出战也难敌郑齐两强国之势,各种争论不绝于耳。

    卫君待下面人吵了几日后,见主战派慢慢弱了下去,便顺水推舟,决定只援赠少量兵车,宁可被他国讥笑,也不折损自己兵马实力。

    许城内的老百姓见卫军迟迟不到,便不再相信士兵们的话,有些大胆的甚至和士兵对骂起来。

    诸儿和郑忽看如此时日还是不见卫军身影,必是不敢应战,再围下去城里的百姓性命忧矣,便令人大声对城内喊道此次攻城只因许君不敬天子,只需城门打开活捉许君,便不会伤及百姓性命。

    最后也不知道是百姓撞开了城门,还是有士兵倒戈打开了大门,齐郑两军不费一兵一马就进了城。

    进城后军队井然有序,少量主力直奔许宫,大部分兵马只是沿街站着,有的百姓担心后生杀戮,便嚷嚷着要出城,齐郑军队也不做阻拦;更多的百姓依然呆在城里,乱世当头处处颠沛流离,他们希望齐郑两军信守承诺,只捉许君不扰百姓,这样留下来,活下去的胜算也许更大些。

    待进到许国宫殿,却发现许君和两个夫人、三个幼子早已不见,原来是许君知道卫国不会来援,便乘乱乔装成避难的老百姓,跟着那些出城的人一道走了。

    几个月后,许君才辗转来到了卫国,卫君只得半是愧疚半是同情地收留了许君,在卫国城内专门给他拨了一个别院,许君就此在卫国安顿了下来,却不管国内的百姓此刻在谁治下,是死是活。

    说回许国城内,此时正是秋收季节,诸儿和郑忽见捉拿不到许君,城内百姓惊惧不安,便下令军队和百姓一起去城外收庄稼,收得庄稼除了扣留部分用作军队粮草,其余仍归百姓。

    百姓们这才放了心,对齐郑大军称颂不已。

    少量士兵却悄悄守住许宫宫门,许君此行逃难仓促,许国虽小宫内尚留了不少奇珍异宝,两国士兵搜刮一番,均呈给诸儿和郑忽,由他们决断。

    如此又忙乱了数日,算是攻城才落下帷幕。

    这日两军军营大摆宴席,慰劳士兵连日来的辛苦和攻城的胜利。

    说是宴席,在外条件简陋,也不过是多置备些酒水,多宰杀些牲畜罢了。

    诸儿和郑忽坐在上位,只见二人觥筹交错,相谈甚欢。

    攻城这段时间,两个人几番互相拜望,常常是诸儿直言不讳,郑忽微笑接纳。

    进城时诸儿在前,郑忽也不介意威风被齐国抢去。

    但私下是郑忽提议两国士兵帮助百姓收麦,稳定军心;又悄悄派人围搜许宫,以防生乱。

    诸儿心里暗叹此人计谋深远,却又从不邀功。

    作为如今大国太子人选,如此涵养不由得让人心生敬意。

    两人虽然相识不久,却隐隐互有相见恨晚之意。

    酒过三巡,郑忽问到:“如今许君不见踪影,人心不安。

    不知诸儿公子有何想法?”出行前齐王早已交待诸儿,此次攻打许国必齐军冲在郑军前面,若攻得城下,领地必让与郑国。

    一则此战由齐而起,郑国援战,如有战果,齐理应让与郑以表谢意;一则许国离郑近,离齐远,交于郑国更合情理。

    诸儿答到:“此战围许,若无郑国鼎力相助,许军说不定会和我拼一死战,届时输赢难测更不免折损军士。

    故此战功劳全在贵国,许国也应归于郑国治下。

    ”此事在齐国向郑国求援前齐王和郑君已有约定,故郑忽也不做推辞,双手作揖,笑说:“既如此,便谢诸儿公子美意了。

    那许宫搜得宝贝兵器,诸儿公子就不要推让,全归贵国了。

    ”珍宝兵器自然无法和土地相比,诸儿担心若再推辞,部下心中不快,就也索性答应了。

    因次日两军便需各自返程,两人竟有些不舍般,一杯连着一杯,不停地推杯换盏。

    酒到酣时郑忽突然说:“诸儿公子,在下想向你打听一事,不知当问不当问?”言语之间,竟有点迟疑。

    “请公子放心发问,但有所知,无所不言。

    ”“去年我听父王提及要给我结一门亲事,正是贵国的公主,不知道此女性情若何?相貌又如何?”“郑公子可知是哪位公主?我齐国现今适龄婚配的公主有好几位,有品性端庄的,有花容月貌的,不知郑公子更喜欢哪一款?”诸儿酒在兴头上,打算有意调笑郑忽一番。

    “虽说娶妻娶贤,但窈窕淑女君子好求。

    我听说此女美貌名闻齐宫,好似是莒夫人的小女儿,单名一个字叫婉。

    ”“你说婉公主?”诸儿一瞬间酒意全无,直盯住对方。

    “正是,诸儿兄,她果真是一美女子?传言有几分真假?”诸儿眯起了双眼,婉那带着梨涡的粉颊立刻浮在他的脑海:“她还是个小女孩呢!不过,一颦一笑,勾人心弦,见之忘忧。

    ”郑忽感到很兴奋,看来美貌之言不虚,又问到:“她性情怎么样呢?”“很顽皮,难以琢磨,不易接近。

    。

    。

    ”郑忽有些疑惑,不过转而又笑道:“大约年龄尚小,不急,我有时间调教。

    诸儿兄,你的话必然可信。

    此番回去,我就会求父亲正式向贵国提亲,届时,我郑齐两国就不再只是盟友,亦是姻亲。

    你我也不只是朋友,而是兄弟了。

    这次出征,真是痛快,来,我们干杯!”满满的酒下肚,诸儿也似兴致高昂,“那我就预祝郑兄心想事成,抱得美人归。

    ”又不知喝了多少酒,众人才陆续散去。

    诸儿走出郑军营,缓缓朝自己的驻营走去。

    他屏退了下人,一个人慢慢地踱步在月色之下。

    一钩新月斜斜地挂在天上,四周黑压压的一片,田里的蛐蛐声和树梢的知了声此起彼伏,扰得他的心也难以平静。

    他自然是想过婉出嫁的那一天的,肯定又不能留她一辈子在齐宫。

    出嫁了也好,让他彻底断了自己这丝不合时宜、不容天理的念头,余生各自前行。

    那郑国太子国内党羽已丰,太子的地位应该比那卫国的汲子安稳的多;郑忽性情温和,婉性子跳脱,两人一动一静,或许倒是佳偶;加之郑国现如今在诸国声望最炙,婉一向要强,那郑忽的名头也足以让她心想事成。

    左右思量,那郑忽都似乎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想至此,诸儿的心似月色笼罩下的大地,好似一切都有了着落,又好似空茫茫无处安放。


如果您喜欢,请把《桃夭定终身-高冷帝君漫漫追妻录》,方便以后阅读桃夭定终身-高冷帝君漫漫追妻录攻许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桃夭定终身-高冷帝君漫漫追妻录攻许并对桃夭定终身-高冷帝君漫漫追妻录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