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下午四点的录音室里,空调出风口积着冬天的灰絮,混音师正在隔壁调试新歌的鼓点频率。
权至龙松开领口纽扣,目光注视着手机屏幕——华国短道速滑全锦赛直播页面正在缓冲。
“gdxi,赞助商要求追加三组宣传照。
”经纪人推门时带进走廊的咖啡香气:“拍摄安排在明天下午"他盯着页面上的花滑广告,没回头:“改成上午吧。
"“可是艺人统筹"“就说我对新歌有一些新的想法。
想花些时间完成。
”经纪人退出时轻轻带上了门。
直播画面终于亮起来,任汐瑶的黑色速滑服在速滑馆冷光下泛着金属釉色。
她正在起跑线前调整护目镜,左手习惯性按住左肩活动,这段时间的聊天里。
权至龙知道那里是她旧伤的位置。
14岁转项前花滑留给她的最后一次伤病。
导播切到近景时,权至龙注意到她的状态已经和在冰场下完全不一样了。
此刻的她像逐渐苏醒的灵狐又带着雪狼的狠厉。
随着一声哨声运动员向起跑线集中。
中文的报幕他听不太懂。
看着任汐瑶站在了第二道。
这是500的a组决赛。
看着她侧身站立。
两脚的内刃卡住冰面。
随着这段时间对于短道知识的恶补,他已经能够看懂一些门道了。
他知道500是华国的传统强项,就算是现在华国队500的强手都在备战冬奥,但是后备力量也是不容小觑。
500对道次的要求是很高的。
越靠前的道次。
越有利于抢位。
拿金牌的把握也就更大。
发令枪响的瞬间,混音室传来为演唱会重新改编的《crooked》前奏重制版。
任汐瑶的重心第一时间向前移动,在前支撑腿踝部迅速前迈,后腿内刃向后迅速蹬冰,重心向前、蹬冰摆臂,起跑。
介于02秒左右的起跑反应已经算很快的了。
其实他看不出来。
但是任汐瑶说还不够。
还有可以提升空间。
如果是音乐他能清楚的分辨出来其中的细小细节。
但是对于冰面的专业性他是惊叹于任汐瑶的掌控能力的。
入弯道时的身体倾斜角度很底。
她的右刀在冰面刮出扇形白痕,任汐瑶说现阶段她起跑最大的问题在于起跑阶段躯干倾角和蹬冰腿膝关节角均偏大:“我现在需要训练的是如何保持较低的姿势,以减小阻力,获取更快的向前加速。
"权至龙记得她说这话时的认真,好像在说出这段话的下一瞬间就要重回训练场拼命了。
“gd
xi,服装组那边儿发来消息上午10点要去确认演出歌服,下午和。
。
。
"经纪人突然推开的门撞散了屏幕上的比赛数据。
他下意识的迅速切回编曲软件界面听着耳边繁密的行程,他也不由得露出一丝苦笑:“行吧,你安排吧。
"出道至今的时间里gd成为了一个多耀眼的名字啊,他就像是旋转轮盘上的陀螺公转不停自转也停不下来。
其实这段时间他一直想问gd又是谁呢?2013年,二十五岁他再一次回到了巅峰。
甚至是获得了更高的成就。
他好像什么都有了。
但是为什么会觉得痛苦呢?权至龙的手指无意识的滑动着手机屏幕再切回比赛时。
尖锐的铃声提示着比赛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决胜圈。
任汐瑶处在第二个位置和第一名咬的很紧。
在最后一个弯道处她的圈儿收的很紧。
身体躯干的倾斜角度也很低。
甚至在弯道处还完成了一次加刀,在出弯的一瞬间,从外道上来近乎和处在第一的运动员平行,冲线的差距就在一个刀尖。
可能是零点几秒的差距。
完全肉眼看不出来。
权至龙紧张的开始咬手指,他有些紧张的在等。
镜头此时对准喘息的任汐瑶。
她手撑着膝盖。
在冰面上滑行放松显得很镇定。
但也在时不时的回头看向大屏幕等待成绩,“43812!"第一!当看到任汐瑶以0123秒优势率先冲过终点线时,权至龙下意识的握拳完全的松了一口气。
他才反应过来,在刚刚的最后一圈儿,一直到出成绩前。
他几乎都在全神贯注,屏息凝神。
已经多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了?除了刚出道要拿一位的时候会有这种紧张感,之后gd已经已经学会了,游刃有余。
他不由得有些失笑,这种紧张刺激的感觉大概就是任汐瑶所说的竞技体育的魅力吧。
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结果。
任汐瑶摘下护目镜和头盔。
慢慢的滑向场边的教练。
收获第一名,让冰场前的教练都在互相击掌,能看得出他们的喜悦,但任汐瑶却始终是平静的。
在整理仪容的时候,整个人都处在一种放空的状态。
她始终是冷静的,理智的。
这种冷静理智使她可以在冰面竞速的狂潮中,稳稳屹立,如鹰隼一般。
能够轻易的洞察每一个机会,又如灵狐一般轻盈,狡黠,让她能够抓住每一个细小的瞬间。
让她的对手无可奈何。
这样的女生生来就是王。
注定是这片冰面的主宰。
她低下头,接过颁奖人员为她带上的金牌没有夸张的仪式。
只是简单的一个认可。
滑向运动员出口的时候,对着怼过来的摄像机,她双手比yeah又对在了一次。
那是一个“w”的手势,如果没猜错,应该是的意思吧。
她笑的灿烂,国内比赛对于她来说不是终点,而是。
“gd
xi,看镜头。
”摄影师调整着环形补光灯从晚上上6点持续到9点多的拍摄。
中间也没什么休息的时间,他的脑海里总是会不断浮现出比赛的场景。
控制不住回想每一个细节。
此刻看着日常的已经形成流程的熟悉工作
莫名觉得有一些无聊。
“需要把钢化玻璃上的反光修掉吗?”摄影师看着他盯着电脑上的照片。
有些小心翼翼的问道。
他回过神。
转身走向不远处的沙发:“留着吧,像速滑馆的顶灯。
”回程的路上。
首尔的大屏幕上sbs的新闻还在播报着索城冬奥会的备战状况。
霓虹灯在车窗投下流动的瘀斑。
经纪人在副驾驶汇报明天的日程:“后天就要去时装周了,服装方面。
。
。
"当保姆车驶过汉江大桥时,权至龙拿着手机。
反复的观看着那段比赛。
所有的细小细节都没有放过。
就是会被吸引。
明明是他并不了解的领域,明明他自己并不喜欢运动,但是这一次却是控制不住的走向未知的领域。
任汐瑶之前和他说过赛程,明天还有一天的比赛就结束了。
权至龙很想问问她什么时候会回来,但又想到她明天还有比赛,看着指针已经指向了11点,克制住了自己。
她大概已经休息了,明天比完再问吧。
京城时间时针指向10点,刚开完战术会议。
队来针对明天的女子3000的接力决赛和1000的决赛都有了非常详尽的战术安排。
教练也在反复强调需要注意的事项。
结束以后,任汐瑶还坐在会议室里没有离开。
写满了战术笔记和训练日记的本子上面有着对今天比赛的总结。
具体的身体数据还需要更详细的检测。
更专业的分析,但是就她自身情况而言,她是能够感受到进步的。
在踏出门前,林杉反应过来,任汐瑶还没跟上来,就问道:“咋还不走,干啥呢?"任汐瑶说:“想到今天的比赛,分析一下。
"“明天比完了,一起分析吧,今晚还是要早点儿休息,明天又是一整天的赛程了。
别担心,你还会紧张啊?就是对前段时间训练的一个检测。
"林杉转过头来拉她。
任汐瑶笑起来也开始收拾东西:“当然知道。
但知道归知道,该思考也是要思考的。
"两个人嬉闹着往回去走。
却还在就今天的比赛谈论着。
“我感觉你这段时间内道的超越都娴熟了不少。
没有什么太多的身体碰撞,没有身体碰撞就没有判罚争议这几个内道超越都可漂亮,就算拉外道的体力也蛮充足的。
"林杉有点儿羡慕的说:“我滑1500的时候快累死了。
第一次超越上到一位的时候,我都感觉快滑不动了。
圈速都有点降。
还是你在后面把路线封死了。
"任汐瑶看着路面的影子:“国内赛上1500的竞争压力本来就没那么大。
所以我也说不上来是不是进步了。
关键是今天的3000接力。
咱们这段时间一直在国外训练。
跟队里的其他成员的配合次数很少,咱这接力各滑各的各的。
衔接一点儿也不好。
"“是啊!"林杉在旁边附和:“教练看咱们的3000滑的是真的直皱眉头摇头,也就是国内竞争队伍少的。
但其实接力就是也要默契配合的。
这一次咱们合训的时间还是太短了。
到比13冬的时候,肯定就不能这样了。
就是不知道有些俱乐部又会搞什么幺蛾子?"任汐瑶,摇摇头,不接话了。
有些事情是不能说出来的。
在这四方的竞技场里。
隐藏在冰面下的一切远不像冰面那样子纯净,运动员是被推在风口浪尖上的人。
不了解竞技体育的人会以为这里是最公平的地方。
实力为尊,成绩至上,但只有了解过经历过的人才明白。
那些埋藏在冰层冻土下有人以热爱浇筑心血而有人却在游走与规则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