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青荧照夜 本章:第二十章

    首尔的五月在便利店冰柜的雾气中膨胀。

    城北俱乐部的每个角落。

    都有运动员训练的身影,尖锐的哨声震落一片新叶。

    俱乐部周边新开的小店,咖啡和辣炒年糕的香气在换气扇里缠斗,便利店自动门在开合间涌入一股股热浪。

    夏训的时间就在汗水中这么一天一天的过着。

    如今已经到了6月中旬。

    对于冬季项目的运动员来说,夏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一般情况下夏训的核心目标分了4个方面。

    第一是体能储备,这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以增强耐力、爆发力、核心力量和柔韧性,为主。

    第二个方面就是技术打磨以优化滑行姿势、弯道技术、起跑速度和超越技巧等方面为主。

    第三第四方面。

    就主要是心理建设提高和伤病预防。

    抗压能力、专注力和比赛策略意识。

    通过科学训练减少运动损伤风险。

    夏训如果做的好,运动员的实力真的会有一个爆发式的增长。

    夏训周期一般是从4月底。

    到9月底左右。

    而这些年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也表明,这将近5个月的时间切分成三个周期——基础期,强化期和调整期,这样是比较合理的。

    “基础期6-8周重点提升体能和基础技术。

    强化期4-6周主要增加专项强度,模拟比赛场景。

    最后调整期2周减少负荷,以心理调整和状态恢复为主。

    ”任汐瑶在南韩训练的这段时间,基础期已经快要结束。

    在体能的提升和基础技术上这一段时间基本也都恢复到了身体较为巅峰的状态。

    基础周期结束之后会有一次组内的对抗赛,时间定在了六月底,也就是下个星期。

    这一会儿。

    正在两两一组在陆训馆里做布带拉力绳的训练,这种训练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弯道基本姿势练习

    。

    一个可以用来做侧蹬冰练习。

    李恩静和任汐瑶在一组。

    李恩静牵引,而任汐瑶则保持短道速滑的基本姿势。

    “身体重心平行向左移动,用左脚外侧支撑身体、右脚微屈内侧着地,形成左侧倾斜的姿势。

    这种训练主要是为了在让运动员适应弯道滑行的身体倾斜角度。

    ”一般来说,布带牵引训练可以用于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力量和耐力。

    在进行这类训练时,教练会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安排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训练组数。

    一般来说一组训练大概会进行15~20米的布带弯道牵引练习,基本上就是从陆训馆的一头到另一头。

    最后一个结束任汐瑶站起来说:“换你吧。

    ”李恩静点了点头也不多话,就开始了。

    做拉力绳训练的几组节奏也都差不多。

    整个陆训馆里空气里都是沉闷和紧张的气氛。

    外训的好处大概就是这样。

    看着看不太顺眼的运动员都练的这么起劲儿。

    自己就是咬着牙也得坚持下来。

    比方说刚才的林杉本来打算喘口气。

    看到兰海俱乐部自己不太喜欢的运动员和另一位之前比赛中有过冲突的南韩运动员,都没喊停,林杉一咬牙继续坚持下来了。

    日复一日的训练就是枯燥而无聊的。

    没什么新意,每天都大差不差。

    哪怕是最简单的练习,一练就是半个小时打底。

    在一遍一遍的重复中感受着腿部肌群和核心肌肉群的发力。

    在一遍一遍的发力中了解和掌握自己的身体。

    哨声响起,切换到了下一组的训练。

    这一次变成了拉力绳的侧蹬训练的练习。

    包括右脚侧蹬和左脚侧蹬。

    主要就是在布带牵引下,从基本滑行姿势开始。

    “身体重心平行向左移动,左脚用外侧支撑身体,右脚用内侧轻擦地面向侧方蹬直,然后以膝关节领先直接收回。

    ”旁边的李恩静替任汐瑶数着。

    200一组然后换人。

    在这样高强度的训练下,大家连抱怨的精力都没有。

    有的是只有连呼吸都在被掌控在合适频率上的专注。

    汗水顺着额头流进眼睛,火辣辣的。

    但其实也没什么太大的感觉,因为浑身上下都是火辣辣酸疼。

    直到总教练的哨声吹响,预示今天上午的训练暂告一个段落。

    任汐瑶完成最后两个跳箱训练。

    也是一屁股坐在地上。

    丽塔从功率车上下来给她递了一瓶水和毛巾。

    也岔开坐在了她旁边。

    李恩静去拉远处的林杉。

    林杉躺在地上摆摆手说歇一会儿。

    大家就都这么坐着或躺着,一屋子的人除了教练也没什么人离开。

    喘息声还回荡在陆训馆里。

    过了一会儿,才陆陆续续有人站起来。

    结伴离开。

    此起彼伏的交谈中,大家都在谈论的是关于下个礼拜的训练赛。

    任汐瑶几个人也不例外。

    林杉喘着粗气问:“我这一次不报1500了。

    你们都有训练赛的侧重点还是三个都比呀。

    ”李恩静喝了口水说:“我不比500了这一次我还是主攻长距离。

    ”丽塔擦了一把汗说:“我三个都报了试试。

    ”任汐瑶也点了点头比了个三个手势。

    4个人慢慢起身朝食堂走去。

    食堂的大屏幕上播报着仁城亚运会的准备情况。

    从场馆的进度,到南韩参赛队的情况。

    林杉在旁边说:“亚运会时候咱们还能在这儿,我们要不去看项目吧?你们有喜欢的吗?”任汐瑶扒了一口饭说:“游泳?跳水?乒乓球?票不好买吧?”李恩静在旁边点了点头说:“我挺喜欢击剑的,也比较感兴趣开幕式或者闭幕式,挺有意思的。

    到时候看有没有什么办法搞到票吧,弄到哪个就看哪个呗。

    ”四个人就这么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夏训一般要避开正午时间的高温所以训练的时间基本上在下午3点。

    中午也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这场的下午以冰上训练为主。

    整个集训南韩的华国的加队的加起来得有将近四十个人。

    这还是男女分冰时的情况下。

    任汐瑶的训练中心派来了6个人。

    除了林杉和任汐瑶是女队的,剩下的4名都是男队成员。

    兰海俱乐部直接一点,他们是三男三女。

    加队是直接派了6名女队员过来。

    再算上原本南韩的运动员,集训队女队就有将近40个人,不过大家主攻的项目也是略有不同的。

    短道速滑的冰上技术动作的拆解简单的可以分为九项:直道,弯道,入弯道,出弯道,摆臂,单脚弧线滑行(多用于弯道),弯道折线滑行,起跑还有一项是接力。

    在短道速滑的日常训练中,这几项都是被单拎出来训练的,比如说起跑对于500项目等短距离项目来说都是比较重要的。

    主攻短距离的运动员会始终反复的练习起跑,目的是将自己的起跑反应时间降到最低。

    起跑顾名思义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从静止到移动并获得较高速度的过程。

    起跑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全程滑跑的速度,特别是短距离项目,比较理想的起跑效果应该是起动快,在瞬间能达到较高的速度。

    所以在日常训练中敏捷梯、绳梯训练这种提升步频和协调性,加强起动反应速度训练就是必不可少的。

    从起跑开始在到达直道最大速度之后,继续在直道末端直接进入弯道滑行,最后出弯,这算是一组训练结束。

    下午的时间里,发令哨声在场馆上反复的响起。

    每个训练运动员都会有固定的组数,在达到固定组数之后会进行弯道训练。

    在弯道的姿势会低于直道,特别在入弯道时,身体的姿态有迅速降低,这样为完成强而有力的蹬冰动作创造了先决的条件。

    “弯道滑跑在腿支撑时,大腿、小腿、冰刀外侧成一斜面向□□倒,倾倒角度大,在快速滑跑过程中,倾倒角小于30°,蹬冰力量大,蹬动速度快、节奏性强、收腿路线短,动作积极放松,弯道速度高。

    ”而能够做到这种标准的如教科书的程度,在日常的训练中一定是下了苦功的。

    任汐瑶至今都记得队长当年在做弯道拉力绳陆地训练的时候,400的跑道一整圈儿。

    咬着牙坚持下来。

    直起身来的时候发现后槽牙都咬碎了,吐出来一口血沫子。

    也是这个场景让当时还在练花样滑冰的她。

    有了相当大的震撼。

    每个项目都不容易,也没有什么天降紫薇星,一定是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

    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

    她也一直以此来要求自己。

    所以在所有的日常训练中,每一组每一次训练一定都是全神贯注的集中精力在每一次的发力上。

    当晚霞映红了天边。

    透过高处的玻璃照向冰场。

    橙红的晚霞和白昼的冰面。

    在交织的这一刻,产生着无比梦幻的色彩。

    这样的一天慢慢的走向了结束。

    教练结束了总结。

    解散后的更衣室里,任汐瑶翻出的训练笔记,总结着今天一整天的训练感受。

    皮质的笔记本表皮已经被磨的光滑。

    能看出来使用频率之高。

    丽塔和李恩静今天打扫着冰场连她们也不得不钦佩。

    任汐瑶作为运动员的韧性从来没有一刻松懈过。

    枯燥无聊的训练,每一个她都做的极度认真,全神贯注。

    在任汐瑶身边的他们。

    也会被这种训练的劲头感染。

    丽塔深吸了一口气说:“有时候真的不得不钦佩。

    能把枯燥无聊的训练都做到极度认真的人。

    真的做什么都会成功的。

    ”李恩静收着冰上上的标志块儿:“对呀。

    其实在南韩,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对训练姿势要求是标准,一个动作反复磨,所以再有耐心的人训练也难免会走神。

    即使现在到了运动员的第一梯队了,训练也还是会有疏忽的时候。

    很难想象。

    从头到尾都全神贯注的人。

    ”丽塔拎着桶在旁边补冰洞说:“是了。

    她还在练花滑的时候就很有名了。

    那个时候她成绩也相当好,后来转短道没几年就在青年组出成绩了。

    在青年组的时候就很有名,她是青年组的全能王。

    那个时候各队教练都把她列入了重点的观察对象。

    冰雪的论坛里头也说她是什么横空出世的紫薇星到跟前看看才知道这真是拼啊!还是得跟着她卷,不然的话迟早被甩下来。

    ”李恩静拎着洒水壶,听到这话也深有同感的点了点头。

    对于运动员来说,那不是四年,那是真正的

    1460天,落实到了每一分每一秒都不曾耽误。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接近那枚梦寐以求的金牌。


如果您喜欢,请把《冰刀与星光之间》,方便以后阅读冰刀与星光之间第二十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冰刀与星光之间第二十章并对冰刀与星光之间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