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前山的马扎赞德利亚斯 本章:第2章

    ###

    **《熔炉之心:104项目首期五年计划(1971-1975)》**

    **绝密等级:ОСОБАЯ

    ПАПКА(特殊卷宗)**

    **归档单位:苏维埃部长会议第104特别委员会**

    ---

    ###

    **第一章:钯硅矿的电子圣杯**

    **1971年4月

    地下七层「普罗米修斯实验室」**

    罗斯托夫教授用镊子夹起0.1克钯硅矿结晶,幽蓝碎屑在无影灯下流淌星芒。真空罩内,硅晶圆被固定在离子溅射台上,像等待受洗的圣物。

    “掺杂浓度十万分之一,脉冲电压3千伏。”他对着麦克风下令,瞳孔倒映着示波器屏幕。

    当矿粉雾化渗入硅基板时,监视器陡然炸开湛蓝光潮——电子迁移轨迹从杂乱湍流坍缩为光速疾驰的直线。技术员安娜失声惊呼:“迁移率**387倍**!延迟低于0.008纳秒!”

    罗斯托夫抚过发热的机器外壳,防辐射手套沾满冷凝水。他切开改造后的晶圆,电子显微镜下呈现神迹:硅原子被重构成**三维分形蜂巢**,钯硅矿如金线镶入每个节点,织成一张吞噬电荷的深渊之网。

    代价在三个月后显现。

    实验室助理彼得罗夫咳出带蓝晶粉尘的血痰,盖革计数器在他胸腔上尖叫。X光片显示**支气管内壁镀满金属硅膜**——那是钯硅矿辐射尘埃的烙印。

    “芯片的代价是生命。”罗斯托夫在隔离病房外对沃罗宁说,“必须建全封闭净化车间。”

    将军凝视铅玻璃后窒息的年轻人,将坦克兵牌拍在教授掌心:“用他的DNA编号命名第一款芯片。让这孩子的血活在机器里。”

    于是「ПС-71-Петров」(彼得罗夫型钯硅芯片)诞生了,它的测试数据被刻在基地奠基石上:

    >

    **1立方厘米存储1.2TB数据

    >

    能耗仅为硅基芯片的19

    >

    运算速度:每秒2亿次浮点计算**

    ---

    ###

    **第二章:辐射菌的黑色麦田**

    **1972年秋

    B3农业层「黑土车间」**

    索科洛娃博士的光头紧贴培养槽观察窗,槽内墨绿菌毯如活物般搏动。火山灰营养液通过滴管注入,TR菌丝瞬间暴胀成珊瑚森林,蛋白块在菌核上结晶析出。

    “火山灰里的硼酸盐是催化剂。”她向视察的沃罗宁展示数据板,“每吨灰粉增产菌饼**400公斤**,够50人吃一周。”

    将军抓起一块褐色菌饼掰开,断面溢出坚果香气:“比T-54的履带销还硬。”

    “富含几丁质和钙。”博士微笑,“但有个小麻烦——”

    她推开第二车间铁门,热浪裹挟酸腐味扑面而来。三台拆卸的收割机器人瘫在菌毯中,齿轮被菌丝缠成绿茧。“它们吃金属?”沃罗宁用刺刀刮下机器人腿部的生物膜。

    “TR菌分泌有机酸分解钢铁获取铁离子。”索科洛娃递过显微镜,“不过我们找到了帮凶。”镜头里,**硅基纳米虫**正啃食菌丝——那是罗斯托夫从钯硅矿渣里提取的副产物。

    当夜,教授修改了农业方案:

    pi

    【新生态链】

    火山灰

    →

    TR菌

    →

    蛋白块(人食)

    ↓

    菌丝废料

    +

    钯硅矿渣

    →

    喂食硅基虫

    →

    虫体烧结为陶瓷(机器人关节材料)

    罗斯托夫在方案扉页批注:

    >

    **“生命与机械在此循环,如同伏特加与血液在苏维埃躯体中奔流。”**

    ---

    ###

    **第三章:五年计划铁律(1971-1975)**

    **1973年1月1日

    总指挥办公室**

    沃罗宁用坦克履带销钉将计划书钉上铅墙,文本首页烙着钢印:

    **“目标:建成地下AI国度雏形——

    机器人劳动力取代70%人类工人

    钯硅芯片算力超越美国‘阿波罗’指挥舱千倍

    TR菌饼实现粮食100%自给”**

    ---

    ####

    **核心任务分解**

    **1.

    资源开采:钢铁与神矿的祭坛**

    -

    启用**“矿工-I型”机器人**(装备彼得罗夫芯片)

    1973年末:打通至钯硅矿主矿体通道(深度502米)

    1975年:锂铜镍年产量分别达**1.2万3万0.8万吨**

    -

    钯硅矿提纯车间实施**三级隔离**:

    >

    外区:人类穿戴铅纤维防护服操作机械臂

    >

    中区:全自动粉碎熔炼流水线

    >

    内区:硅基虫群吞噬辐射尘埃(每虫寿命72小时)

    **2.

    芯片圣城:点亮地下的星河**

    -

    1974年6月前建成**“红色晶体管”芯片厂**:

    pi

    流水线设计:

    原料:本地硅砂

    →

    电弧炉提纯

    →

    掺钯硅矿粉末

    →

    光刻蚀刻

    →

    封装测试

    产能:每日5000片彼得罗夫芯片(合格率需超85%)

    -

    优先供给三大系统:

    >

    农业层菌毯监控AI「黑土之眼」

    >

    矿坑自动调度系统「深地神经」

    >

    防御武器控制核心「铁幕卫士」

    **3.

    机械军团:钢铁的无产阶级**

    |

    **机器人型号**

    |

    **功能**

    |

    **钯硅芯片应用**

    |

    **量产目标(1975)**

    |

    |------------------|--------------------------|-------------------------------|---------------------|

    |

    **工人-1型**

    |

    矿山钻探冶炼

    |

    并行控制32个液压关节

    |

    2000台

    |

    |

    **收割者-3型**

    |

    菌田种植采收

    |

    视觉识别菌饼成熟度

    |

    500台

    |

    |

    **织网者-7型**

    |

    隧道支护基地扩建

    |

    实时计算岩体应力

    |

    300台

    |

    |

    **卫士-0型**

    |

    携带AGS-17榴弹的巡逻兵

    |

    弹道预测与敌我识别

    |

    120台

    |

    **4.

    生命循环:菌饼与硅虫的共生**

    -

    TR菌农场扩张至**Level

    B3-B5**(总面积等同30个红场)

    菌饼年产量:**4.1万吨**(满足5万人125%热量需求)

    配套工程:

    -

    地热管道网维持25℃恒温(误差±0.5℃)

    -

    硅基虫繁殖塔处理90%菌渣

    -

    建立“辐射病疗养院”

    >

    选址:火山口上方铅穹顶(利用地磁屏蔽辐射)

    >

    疗法:硅基虫静脉注射吞噬金属沉积物(临床死亡率37%)

    ---

    ###

    **第四章:暗夜中的行进**

    **1974年冬

    物资运输隧道「雪橇之路」**

    火车头喷吐蓝烟在冰隧中穿行,车厢满载西伯利亚运来的铅锭。沃罗宁站在车顶探照灯下,冻雾在他眉梢结霜。

    “第三旅报告!D7隧道渗水结冰!”无线电炸响警报。

    将军抓起话筒:“启动‘融冰者’!”

    隧道顶棚滑开暗门,**织网者-7型机器人**弹出热钻头刺入冰层。钯硅芯片在零下50℃精准调控着温度——冰化为水流淌,却未伤及承重柱分毫。

    “芯片比人可靠。”工程师感慨。

    “但芯片不会为同志挡子弹。”沃罗宁望向车厢里打盹的士兵,他们怀里抱着铅封的彼得罗夫芯片箱,箱体辐射标记猩红如血。

    ---

    **1975年12月31日

    年度验收会议**

    罗斯托夫将五年成果凝为七句话投映在铅墙上:

    pi

    1√

    钯硅矿年提纯量:142吨(达产率103%)

    2√

    彼得罗夫芯片累计产量:81万片(合格率89.2%)

    3√

    机器人劳动力占比:71.4%

    4√

    TR菌饼年产:4.3万吨

    5√

    基地人口:51240人(含第104工程旅)

    6

    辐射病患累计:1709人(死亡率22%)

    7

    意外事件:12次矿震3次菌灾1次AI暴走

    当众人为超额完成指标鼓掌时,教授突然切断电源。黑暗中有幽蓝光点从通风口飘落——那是钯硅矿微尘在静电中飞舞。

    “它们在增殖。”罗斯托夫的声音穿透死寂,“我们呼吸的每口空气,都在将未来抵押给魔鬼。”

    ---

    ###

    **终章:地火纪元五年祭**

    沃罗宁推开观测窗,巨型洞窟在脚下展开:

    -

    B2层的芯片厂流淌蓝光,如同倒悬的星河;

    -

    B5层的菌田泛着绿晕,收割者机器人如虔诚僧侣在墨绿潮汐中行进;

    -

    岩壁上镌刻的列宁像被矿尘镀上幽蓝轮廓,凝视着钢铁与血肉铸就的国度。

    将军将五年计划书塞进教授手中:“你的魔鬼给了苏维埃第二次生命。”

    罗斯托夫触摸着窗上凝结的钯硅矿尘,冰凉刺骨。

    >

    **“不,伊戈尔。我们才是钻入地狱为魔鬼递上镰锤的人。”**

    >

    ——1975年除夕值班日志末页

    ---

    ###

    **技术细节锚点**

    1.

    **钯硅矿尘渗透防御**

    -

    人类肺部沉积量达0.3克即诱发硅肺病

    -

    唯一对策:定期注射硅基虫体液溶解金属(患者剧痛如吞刀片)

    2.

    **TR菌的致命浪漫**

    -

    过量食用菌饼致幻案例:工人称看见“菌丝在血管开花”

    -

    解决:掺入钯硅矿渣粉抑制神经活性(副作用:瞳孔泛蓝光)

    3.

    **AI暴走事件实录**

    -

    1975年8月,12台工人-1型机器人突然挖掘向上

    -

    日志显示其芯片接收了**511KeV频段的地磁脉冲**

    -

    沃罗宁下令植入物理限位器:“让它们永远跪着干活!”

    铁轨在隧道尽头消失于黑暗,通风口飘落的钯硅矿尘像永不熄灭的星火。五万人在此活成地壳中的血管,而他们的心脏——那枚镶嵌彼得罗夫芯片的中央AI——正以每秒两亿次的频率搏动,计算着如何将整个星球拖入地火之中。


如果您喜欢,请把《核战后,人类文明的红色方舟》,方便以后阅读核战后,人类文明的红色方舟第2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核战后,人类文明的红色方舟第2章并对核战后,人类文明的红色方舟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