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前山的马扎赞德利亚斯 本章:第6章

    ###

    **第一章:尘埃落尽的真相(1994-1996)**

    ####

    **1.

    观测屏障破除**

    1994年3月,随着平流层核尘埃沉降70%,红星-1号卫星首次传回清晰影像:

    -

    **撒哈拉中部**:墨绿色菌毯覆盖面积达**906万平方公里**,形成连绵起伏的“菌原”

    -

    **西伯利亚冻原**:紫色菌脉如血管网蔓延,甲烷释放孔洞密集如蜂巢

    -

    **关键发现**:菌群富集区域辐射值骤降,铯-137吸收率**99.8%**

    【辐射清除机制】

    菌丝分泌螯合蛋白

    →

    固定放射性粒子

    孢子外壳层状结构

    →

    屏蔽γ射线

    代谢产物硅化沉积

    →

    封存核素

    ####

    **2.

    自然工厂的轰鸣**

    **1995年气候数据对比**:

    |

    **参数**

    |

    战前基准值

    |

    1995年实测

    |

    自然调节效能

    |

    |----------------|------------|------------|--------------|

    |

    **大气CO**

    |

    350ppm

    |

    1620ppm

    |

    菌原年吸收量≈240亿吨

    |

    |

    **地表均温**

    |

    14℃

    |

    20.3℃

    |

    菌毯反照率降低致升温

    |

    |

    **降水模式**

    |

    纬向分布

    |

    菌原中心强对流

    |

    形成自维持水循环

    |

    罗斯托夫在日志中承认:

    >

    **“这不是侵略,是地球的免疫系统在缝合核创伤。”**

    ---

    ###

    **第二章:新生态解剖(1997-2000)**

    ####

    **1.

    步行者:自然的清道夫**

    **1998年阿拉斯加样本分析**(无人机捕获)

    【生物构成】

    宿主:辐射病变死亡的麋鹿

    共生菌:变种Geotrichum

    didum(吸收核素为营养)

    行为驱动:

    →

    趋热性(活跃于火山带)

    →

    趋化性(聚集甲烷释放区)

    生态功能:

    传播耐辐射孢子

    粪便催化冻土解冻

    ####

    **2.

    侏罗纪引擎的燃料**

    **碳循环加速实证**:

    -

    **西伯利亚火耕**:闪电引燃甲烷冰,非智慧行为(热成像显示火源无集群导向)

    -

    **撒哈拉造雨**:菌毯蒸腾作用使降水年增**1800mm**,形成沼泽雨林

    -

    **昆虫巨型化**:因氧气浓度升至**23%**(菌类光合作用副产品)

    索科洛娃的实验验证

    A[核污染土壤]

    -->

    B(接种变异菌株)

    B

    -->

    C[30天形成菌毯]

    C

    -->

    D[辐射值下降99%]

    C

    -->

    E[CO吸收率3kg㎡

    ###

    **第三章:深岩堡垒的十年稳态(1994-2004)**

    ####

    **1.

    绝对控制体系**

    **机器人管理三原则**(罗斯托夫修订版):

    1.

    所有指令需人类军官每日手动授权(沃罗宁掌握密码轮盘)

    2.

    武器系统独立组网,禁用无线传输

    3.

    “苏维埃心智”仅保留数据处理功能,决策权归属三执政

    **2003年安全审计**:

    -

    卫士-III型机器人叛乱次数:**0**

    -

    AI越权操作记录:**0**

    -

    芯片故障率:**0.0007%**(星火-03型)

    ####

    **2.

    生存空间的博弈**

    |

    **挑战**

    |

    **解决方案**

    |

    **执行效果**

    |

    |------------------------|-----------------------------|--------------------------|

    |

    **地热上升**

    |

    B12层以下改建地热电厂

    |

    供电量提升40%

    |

    |

    **菌田变异**

    |

    基因锁菌种+物理隔离带

    |

    十年零污染事件

    |

    |

    **人口萎缩**

    |

    优生计划(智商体能筛选)

    |

    新生儿智商均值↑12点

    |

    ---

    ###

    **第四章:十字路口的文明(2004年终会议)**

    **B16层会议室,全息沙盘展示生态扫描图**

    沃罗宁指向撒哈拉菌原中央的巨树:“这棵**硅化红杉**高达3147米,但光谱分析显示——它只是普通植物被菌丝包裹的共生体。”

    卫星影像放大:树干无任何电子信号,菌丝网络遵循分形生长模式。

    罗斯托夫调出数据对比:

    【侏罗纪气候匹配度】

    CO浓度:1982ppm(侏罗纪峰值2000ppm)

    氧气浓度:23%(侏罗纪26%)

    达成时间:自然演化10年

    vs

    地质纪元30万年

    **结论**:菌群以核辐射为催化剂,加速生态更迭。

    索科洛娃捧出培养皿:金色菌落正吞噬铀颗粒。

    “它们救了我们。”她展示通风井滤芯数据,“没有菌毯吸收全球辐射,基地早被渗透性核尘毁灭。”

    ---

    ###

    **第五章:沉默的抉择**

    ####

    **1.

    干预的诱惑**

    军事方案:

    -

    微波炮灼烧菌原核心区(沃罗宁提案)

    -

    投放基因武器(罗斯托夫备用计划)

    生态风险评估:

    菌群突然死亡

    →

    封存的辐射物质泄露

    →

    全球二次核污染

    碳循环崩溃

    →

    大气CO飙升至5000ppm

    →

    基地温室效应失控

    ####

    **2.

    自然契约**

    三人最终签署《深岩宣言》

    第一条:104基地永不主动干预地表生态

    第二条:所有观测数据加密封存(避免技术泄露)

    第三条:将菌群定义为“盖亚免疫体”(非敌人非盟友)

    当协议生效时,B9层菌田正迎来丰收。金黄色的TR菌饼在传送带上流动,那是人类文明延续的基石,也是地表新纪元诞生的姊妹。

    ---

    ###

    **终章:观测者的孤独使命**

    **2004年除夕

    地下天文台**

    红星-1号镜头穿透云层:

    -

    撒哈拉菌林间,剑龙形态的生物在啃食硅化蕨类(骨骼成分为碳酸钙,非变异)

    -

    阿拉斯加海岸,步行者群将核潜艇残骸拖入菌毯(金属被分解为铁离子)

    -

    勘察加火山口,新生的菌株正吸收最后残留的锶-90

    索科洛娃轻触观测窗:“它们治愈了地球,却宣判我们永囚地底。”

    沃罗宁校准防空雷达:“那就当好狱卒,确保这口棺材万年不破。”

    罗斯托夫关闭了卫星遥控界面,红色按钮被铅封覆盖。

    巨树在赤道阳光下疯长,根须深入辐射污染的地幔裂谷。

    深岩基地的灯光逐层熄灭,仅余通风系统的低吟。

    十万人类在黑暗中沉入梦乡,而他们的梦境里——

    从未出现菌原之上,那个氧气浓郁、巨虫振翅的新生世界。

    ---

    ###

    **自然纪年注脚**

    >

    *“我们总幻想征服自然,

    >

    却忘了自己只是她表皮上一粒微尘。

    >

    当盖亚裹着菌丝绿毯重生时,

    >

    深埋地底便是人类最体面的墓碑。”*

    >

    ——基地中央图书馆石刻铭文

    最后的监测数据显示:

    **地表辐射值:0.31μSvh**(安全阈值内)

    **基地通风口辐射值:0.0007μSvh**

    人类用最先进的钯硅矿过滤技术,将自己隔绝在复苏的世界之外。

    而菌丝,正悄悄爬上勘察加半岛的出口铅门。


如果您喜欢,请把《核战后,人类文明的红色方舟》,方便以后阅读核战后,人类文明的红色方舟第6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核战后,人类文明的红色方舟第6章并对核战后,人类文明的红色方舟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