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天才需引导,特殊教育难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溺字 本章:第三十一章:天才需引导,特殊教育难

    柳氏在“玉馔阁”扩张蓝图上破釜沉舟的决心,如同投入滚油的火星,在谢家激起了剧烈的回响。

    祖母的房门依旧紧闭,沉默如同无声的抗议。

    谢镇山则陷入一种前所未有的复杂情绪旋涡。

    妻子的魄力与规划能力,让他震惊之余,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与他同床共枕多年、却仿佛在异世才真正焕发光彩的女人。

    他默许了扩张计划,甚至在谢砚秋跑场地、谈设备时,罕见地没有冷嘲热讽,只是沉默地坐在他那张藤椅上,眼神深邃地望着窗外,不知在想些什么。

    而谢明哲,这个骤然跃升为家中“星辰”的数学天才,他的征途,也并非一帆风顺地通往星辰大海。

    s大附中“英才中心”那扇厚重的大门为他敞开,迎接他的却并非全是鲜花与坦途,而是一场更为精密、也更为严苛的“雕琢”之旅。

    英才中心的环境,与城中村出租屋的逼仄嘈杂截然不同。

    窗明几净的独立研究室,恒温恒shi,配备了最先进的电脑、数位板、以及一整面墙的专业数学书籍和期刊。

    安静得能听到中央空调送风的微响。

    这是为超常大脑准备的圣殿。

    然而,对于谢明哲而言,这精心打造的“圣殿”,却如同一个巨大而冰冷的玻璃罩,将他与外界本就稀薄的联系,切割得更加彻底。

    负责对接他的,是一位姓杨的中年研究员,戴着金丝眼镜,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眼神锐利,充满了对知识的掌控欲和培养“天才”的使命感。

    他手中拿着一份周维深教授初步评估后制定的、极其详尽的“谢明哲个性化培养方案”。

    “明哲同学,”杨研究员推了推眼镜,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引导性,“欢迎来到英才中心。

    你的天赋,周教授已经向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

    接下来,我们将进行一系列更深入的评估和基础训练,帮助你构建更加系统、规范的数学思维体系,为冲击国际奥赛金牌打下坚实基础。

    ”他拿起一份文件:“首先,我们需要强化你的逻辑表达和解题规范。

    数学,不仅是灵光一现的答案,更是严谨的推理过程。

    你看这道i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预选题,”他指着纸上的一道复杂组合极值问题,“你的解法非常精妙,但步骤过于跳跃,缺乏必要的中间推导和文字说明。

    这在竞赛中是会严重失分的。

    从今天开始,你需要严格按照‘问题分析-思路阐述-步骤推导-结论总结’的标准流程来书写解答。

    ”谢明哲坐在宽大的书桌前,怀里紧紧抱着他那本磨旧的《高等数学(下册)》,眼神空洞地望着杨研究员开合的嘴唇,仿佛在接收来自另一个维度的信号。

    当杨研究员将一支笔和一张印着题目的纸推到他面前,期待地看着他时,谢明哲的手指无意识地蜷缩了一下,没有去碰笔,反而将怀中的书抱得更紧,身体微微向椅背缩去。

    杨研究员皱了皱眉,耐着性子引导:“明哲?试试看?按照我刚才说的步骤,把思路写下来?哪怕先写几个关键词?”谢明哲的目光落在题目上,那复杂的条件、抽象的符号,在他脑中瞬间分解、重组,答案如同清泉般自然涌现。

    但“写下来”?还要分步骤?还要用“文字说明”?这对他而言,如同要求鱼儿在陆地上用腿走路般荒谬而痛苦!他需要的是在脑中构建模型,在草稿纸上飞速演算符号,而不是用笨拙的语言去解释那不言自明的逻辑链条!他沉默着,长长的睫毛低垂,遮住了眼中的茫然与抗拒。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笔依旧安静地躺在纸上。

    “好吧,”杨研究员叹了口气,似乎有些失望,但很快调整策略,“那我们先进行下一项:团队协作与交流能力训练。

    真正的数学家,需要学会倾听、表达、与他人思想碰撞。

    下午的‘数论研讨小组’,你需要参与进去,尝试分享你的想法,或者至少,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点评。

    ”下午的小组研讨室。

    明亮的灯光下,围坐着五六个同样天赋异禀的少年少女。

    他们或自信飞扬,或腼腆羞涩,但都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在白板上流畅地书写论证过程。

    讨论围绕着某个艰深的素数分布猜想展开,气氛热烈。

    谢明哲被安排在角落的位置。

    空气中弥漫着少年人特有的、带着点亢奋的荷尔蒙气息和思维的激烈碰撞声浪。

    这对于感官异常敏锐、极度排斥无序信息输入的他来说,无异于一场酷刑!那些快速闪动的画面(同学的手势、表情)、高频的声波(讨论声、笔划过白板的摩擦声)、混杂的信息素…如同无数根尖锐的针,狠狠刺向他脆弱敏感的神经!他死死地低着头,双手紧紧捂住耳朵,身体无法控制地开始小幅度地前后摇晃,仿佛这样能隔绝那可怕的外界侵扰。

    他的呼吸变得急促,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眼神涣散,完全沉浸在自己构建的痛苦屏障里。

    研讨的内容?他一个字都没听进去。

    “谢明哲同学?”主持研讨的年轻博士注意到了他的异常,试图温和地将他拉入讨论,“你对刚才李明提出的反例有什么看法吗?或者,你对这个猜想本身有没有什么独特的思路?”突然被点名!如同惊雷在耳边炸响!谢明哲猛地抬起头,眼中充满了惊恐和无措!他像一只受惊的兔子,猛地从椅子上弹起来,动作之大带倒了椅子,发出刺耳的噪音!他不管不顾,只想逃离这个让他窒息的空间!他撞开身边一个试图扶他的同学,跌跌撞撞地冲向门口,途中甚至撞翻了角落的一个白板架!“砰!”白板砸在地上,发出巨响。

    研讨室里瞬间死寂!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愕然地看着那个瘦小的身影如同失控的炮弹般冲出研讨室,消失在走廊尽头。

    “他…他怎么了?”一个女生小声问,带着惊惧。

    “不知道…好像很害怕?”“天才都这么怪吗?”“这…这也太不合群了吧?”年轻博士尴尬地站在原地,看着一片狼藉的研讨室和同学们面面相觑的表情,无奈地揉了揉眉心。

    第一次小组协作训练,以彻底的失败告终。

    消息很快传到了周维深教授和中心主任那里。

    主任办公室里,气氛凝重。

    “周老,情况就是这样。

    ”杨研究员将一份观察报告放在主任桌上,语气带着忧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质疑,“谢明哲的天赋毋庸置疑,解那道奥赛题的思维堪称惊艳。

    但问题是…他几乎完全无法适应英才中心的培养模式!拒绝规范书写,无法参与讨论,对环境刺激极度敏感,甚至有明显的刻板行为和情绪失控风险。

    今天在研讨小组的突发状况,严重影响了其他学员的情绪和教学秩序。

    ”他顿了顿,看向眉头紧锁的周维深:“周老,我知道您爱才心切。

    但英才中心的资源是宝贵的,培养目标是明确的国际奥赛金牌和顶尖大学少年班。

    我们需要的是不仅天赋卓绝,更具备基本学习规范、团队协作能力和稳定心理素质的苗子。

    谢明哲他…他的情况太特殊了。

    我们的标准化课程、集体研讨、竞赛训练体系,对他来说,可能不是助力,而是折磨和阻碍。

    继续这样下去,不仅他个人痛苦,对其他学员也不公平,更可能…浪费了他的天赋。

    ”周维深教授花白的眉毛拧成了一个疙瘩。

    他看着报告上记录的“拒绝书写”、“刻板摇晃”、“捂耳”、“逃离”、“撞倒物品”等字眼,心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谢明哲的天赋有多么惊世骇俗,那是一种近乎本能的、直达数学本质的洞察力!但杨研究员的话,也像冰冷的针,刺中了他最深的担忧——如何让这颗孤独而璀璨的星辰,在既定的轨道上安全运行?“主任,”杨研究员看向一直沉默的主任,语气更加直接,“我建议…是否考虑暂时中止谢明哲在英才中心的常规课程?或者…为他寻找更合适的、专门针对自闭症谱系超常儿童的特殊教育机构?我们这里的模式,可能真的…不适合他。

    ”“中止?转机构?”周维深猛地抬起头,眼中爆发出急切的光芒,“不行!绝对不行!明哲的天赋是百年难遇的!离开这里,哪里还能给他提供如此顶尖的数学资源和引导?那些特殊机构,又能有多少懂高等数学、懂前沿研究的老师?!这是暴殄天物!”他激动地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步:“是!他有困难!很大的困难!但这不是他的错!是我们的方法不对!是我们还没找到打开他那个独特世界的钥匙!我们不能用对待普通天才的模子去硬套他!那只会毁了他!”“可周老!”杨研究员也有些激动,“我们不是专门的特殊教育机构!我们没有那么多的人力和经验去处理如此复杂的情况!其他学员的进度怎么办?中心的秩序怎么办?”争论声透过虚掩的房门,隐隐传到走廊。

    谢砚秋正巧来接弟弟,听到自己的名字和“中止”、“转机构”等词,心猛地一沉。

    她快步走到研讨室门口,看到的是一片狼藉和几个工作人员正在收拾白板的背影。

    而她的弟弟谢明哲,此刻正蜷缩在走廊尽头消防栓旁的阴影里,像一只被世界遗弃的幼兽。

    他紧紧抱着膝盖,头深深埋在两臂之间,身体还在无法控制地小幅度颤抖。

    没有哭泣,但那无声的、剧烈的颤抖,比任何嚎啕大哭都更让人揪心。

    他的脚边,散落着几张被揉成一团的草稿纸,上面画满了混乱而无意义的线条和符号,仿佛是他痛苦内心世界的映射。

    “明哲!”谢砚秋的心像被狠狠剜了一刀!她冲过去,蹲下身,想抱住弟弟,却又怕刺激到他,只能小心翼翼地靠近,声音轻柔得如同羽毛:“明哲?是姐姐…姐姐来了…不怕…不怕了…”谢明哲似乎感应到了熟悉的气息,颤抖稍稍平复了一些,但依旧不肯抬头,只是将身体蜷缩得更紧。

    “谢小姐?”杨研究员闻声走了出来,看到这一幕,脸上带着歉意和无奈,“你来了…正好,周教授和主任在办公室,有些情况…需要和你沟通一下。

    ”谢砚秋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她轻轻拍了拍弟弟的背,示意他等在这里,然后挺直脊背,走进了那间充满无形压力的主任办公室。

    听完杨研究员的复述和委婉提出的“建议”,谢砚秋的脸色变得异常苍白,手指在身侧悄然握紧。

    中止?转机构?不!这绝对不行!弟弟的天赋在这里才能得到最好的滋养!她绝不能让弟弟被当作“麻烦”推出去!“主任,杨老师,”谢砚秋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却异常清晰,“我理解中心的顾虑。

    明哲的情况确实特殊,给你们添麻烦了。

    但是,”她抬起头,目光灼灼,直视着杨研究员和周教授,“请相信,明哲他不是抗拒学习,更不是故意破坏秩序!他只是…他的世界和我们不同!他接收和处理信息的方式,是独特的!要求他像其他学员一样书写步骤、参与讨论,就像要求一个天生的盲人去欣赏画作的颜色,是强人所难!”她拿出手机,点开一个加密文件夹,里面是她这段时间偷偷录下的、谢明哲在家中沉浸于数学世界时的状态视频。

    视频里,谢明哲坐在地板上,面前摊开着写满复杂符号的草稿纸,或者对着平板电脑上跳动的几何图形发呆。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划动,或者快速地在纸上写下一个个跳跃的、只有他自己能完全理解的符号链。

    他的眼神专注而明亮,整个人仿佛沐浴在一种宁静而强大的智慧光辉里。

    与在英才中心那个惊恐、颤抖的形象,判若两人!“你们看!”谢砚秋指着视频,声音带着激动,“这才是他!这才是他学习的样子!他不需要按部就班的书写,他的思维在脑中高速运转、建模、推演!他不需要语言的交流,数学本身就是他最流畅的语言!强行将他塞进‘规范’的框子里,只会切断他与数学本源的联系,让他痛苦不堪!”杨研究员看着视频中那个沉浸在自我世界、散发着智慧光芒的少年,再看看报告上记录的“行为问题”,陷入了沉默。

    周教授则激动地连连点头:“对!对!砚秋说得对!明哲的认知风格是独特的!是视觉的、空间的、符号化的!是高度离散和内省的!我们不应该用线性的、语言化的标准去要求他!”“所以,”谢砚秋收回手机,目光扫过主任和杨研究员,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恳求,“我恳请中心,不要放弃明哲!给他一个机会,也给我们一个机会!我们需要调整的不是明哲,而是我们的方法!”她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这几天熬夜查阅无数特殊教育和天才教育资料后草拟的一份方案,递了过去:“我建议,为明哲建立独立的‘离散型沉浸式学习方案’:1

    核心:剥离语言和社交压力。

    取消强制性的规范书写要求。

    允许他用自己习惯的、高度符号化的方式记录思维过程(草稿纸、平板绘图软件等),只需在关键结论或创新点处做简要标注即可。

    取消强制性的集体研讨。

    改为与导师(如周教授)进行一对一的、非语言主导的‘思维共享’——导师抛出问题,给他充分时间在独立空间内思考、演算,然后通过展示草稿、模型或简单符号交流想法。

    2

    环境:打造绝对低刺激的专属空间。

    在他独立的研究室内,增加隔音处理,提供可调节的、低色温的柔和光源。

    配备降噪耳机和舒适的压力背心,供他随时取用,对抗环境中的不可控刺激。

    严格限制无关人员进入他的空间。

    3

    内容:聚焦激发核心优势领域。

    暂时减少需要大量语言理解和线性推导的课程(如某些需要长篇证明的数论分支)。

    重点投入他展现出非凡天赋的组合数学、图论、抽象代数、拓扑等视觉化、结构性强的领域。

    提供大量前沿论文(电子版)、开放式问题和建模软件(如obra,

    atheatica)。

    4

    评估:结果导向,过程灵活。

    不以书写规范、表达流畅为评判标准。

    聚焦于问题解决的创新性、深刻性和最终结果的正确性。

    允许他以任何能展现其思维成果的形式(如数学模型、关键公式推导、程序模拟结果)进行汇报。

    5

    桥梁:建立专属沟通员。

    由我,或者中心指派一位有耐心、懂数学、并接受过基础自闭症沟通培训的助教,担任明哲与导师、与中心其他事务的沟通桥梁。

    理解他的非语言信号,传达必要信息,减少直接沟通带来的压力。

    ”这份方案,条理清晰,目标明确,既充分尊重了谢明哲独特的认知模式和需求,又兼顾了英才中心的教学目标和资源限制。

    它不是简单的妥协,而是一种基于深刻理解和科学依据的、量身定制的“破局之策”!主任和杨研究员仔细翻阅着方案,眼中最初的疑虑和抵触,逐渐被惊讶和深思所取代。

    这份方案的可行性和专业性,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独立空间和资源…需要协调。

    ”主任沉吟道。

    “一对一‘思维共享’…对导师要求很高,周老您…”杨研究员看向周维深。

    “没问题!”周维深毫不犹豫,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能与这样的天才进行纯粹的思维碰撞,是我的荣幸!我早就期待这种交流了!”“至于专属沟通员…”杨研究员看向谢砚秋。

    “我可以担任!”谢砚秋立刻表态,“我了解明哲,也在自学相关知识。

    如果中心能提供一些专业支持更好。

    ”主任的手指在方案上轻轻敲击着,最终,他抬起头,看向谢砚秋,又看了看一脸期待的周维深,缓缓点了点头:“这份方案…有建设性。

    我们可以…试行。

    但谢小姐,丑话说在前头,资源有限,我们需要看到成效。

    如果试行期内,明哲同学依旧无法适应,或者再次出现严重干扰教学秩序的行为…”“我明白!”谢砚秋心中一松,随即又绷紧,“谢谢主任!谢谢杨老师!谢谢周教授!我们一定努力!”当谢砚秋走出办公室,将这个“试行”的消息告诉依旧蜷缩在阴影里的弟弟时,谢明哲似乎感应到了姐姐情绪的放松,紧绷的身体终于有了一丝松懈。

    他依旧没有抬头,但捂在耳朵上的手,微微松开了一点缝隙。

    新的方案在艰难的协调中开始试行。

    谢明哲搬进了那间经过简单改造、更加安静柔和的独立研究室。

    第一次与周维深教授进行“思维共享”。

    周教授没有说太多话,只是将一道极其精妙的组合几何难题写在白板上,然后退到一旁,安静地坐下,拿起一本书,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他没有催促,没有期待的目光,只是给予绝对的空间和安静。

    谢明哲独自站在白板前,看着那道题。

    几分钟的静默后,他拿起笔。

    没有按步骤书写,没有分析思路。

    他的笔尖在白板上飞快地移动,如同被无形的力量牵引。

    一个个抽象的几何符号、箭头、不等式、以及只有他自己能完全理解的、代表空间关系的奇特标记,如同拥有生命般在白板上蔓延、连接、构建!那不是解题过程,更像是一幅用数学语言绘制的、揭示题目内在结构的“思维星图”!逻辑链条在符号的跳跃间清晰无比,却又完全跳脱了常规的书写规范!周维深教授看似在看书,眼角的余光却从未离开白板。

    看着那幅逐渐成型的、充满奇异美感的“思维星图”,他的呼吸不由自主地屏住了!眼中爆发出难以言喻的激动和赞叹!天才!这才是真正的天才!无需言语,这无声的符号之舞,便是最震撼人心的数学诗篇!当谢明哲放下笔,在“星图”的核心位置,干净利落地写下一个简洁的答案时,周教授猛地站起身,几步冲到白板前,手指颤抖地抚摸着那些充满灵性的符号,声音带着无法抑制的激动:“妙!太妙了!明哲!这思路…这构造…简直匪夷所思!你是怎么想到这个‘空间嵌入不等式链’的?!这比标准解法至少优化了三步!不!五步!”谢明哲似乎被教授突然的激动和靠近惊了一下,身体微微后缩,但眼神却亮了一瞬,仿佛听懂了对那“思维星图”的赞美。

    他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角,没有回答,但也没有像之前那样惊恐逃离。

    第一次“思维共享”,在无声的符号交流和周教授难以自抑的赞叹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它像一道微弱却坚定的光,穿透了名为“特殊教育困境”的厚重阴霾,照亮了一条全新的、尊重天才本真样态的引导之路。

    然而,这条路的尽头是星辰大海还是荆棘遍布,无人知晓。

    谢砚秋看着研究室里安静下来的弟弟和兴奋不已的周教授,心中那根紧绷的弦,终于可以稍稍放松,却丝毫不敢懈怠。

    她知道,这仅仅是漫长征程的第一步。

    沙漏印记在掌心微微发烫,仿佛在提醒她,守护这颗孤独星辰的光芒,需要付出远超常人的智慧与坚韧。


如果您喜欢,请把《带着古人穿回现代》,方便以后阅读带着古人穿回现代第三十一章:天才需引导,特殊教育难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带着古人穿回现代第三十一章:天才需引导,特殊教育难并对带着古人穿回现代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