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啦”一声,一道水浪好似从虚空突现,足有十丈之高,铺天盖地般落向巨坑。
地灵面色微变,把身子一晃,没入大地消失不见。
而山鬼则哼了一声,身周青光纷飞,簇拥着她飞向空中,落在别处。
水浪落入空中,激荡起漫天水花,好似下了一场雨,哗啦一瞬,把深坑变成湖泊。
江景在二者斗法时就远远避开,此时站在旁边一块高地上,亲眼看到这一幕。
雨水落尽,四下一片寂静。
“你们斗法就斗法,随便找个地方打去,在我家门口打是什么意思!”
一个有些生气的声音响起,江景定睛一看,顿时瞪大了眼睛。
一只一人高的黑皮蛤蟆站在湖面中央,身穿道袍,手持拂尘,头戴莲花冠,浑然一副道士打扮,透过它鼓鼓的脸庞,能看出它有些生气。
这是蛤蟆精?
江景在心中嘀咕,如此打扮的妖兽还是第一次见。
他所见到的妖兽,如小白鼠、黄皮子、鹰妖等全是以本体现身,只有这只蛤蟆精穿着人类服饰,奇异非常。
“山鬼!地灵!你们两个胆子大了,在我家门口打了起来,太放肆了!”
他手中拂尘一甩,一道湛蓝色青光神雷噼啪一声打向某处山石。
石上光芒一闪,忽然碎开,地灵哎哟一声,现身出来,哼唧唧又带着委屈的说:
“这次是山鬼先动手的!她打烂了我的山头,然后脾气大的很,不由分说先骂我,后打我,都是她的错!”
黑羽真人瞥了山鬼一眼,又拂尘一甩,尘丝环绕间,欲把山鬼捆住。
而山鬼身周藤蔓飞舞,与浮拂尘纠缠在一起连,带着几分辩解的叫道:“是他先偷袭龙须虎的!”
她心中想着地灵不会愚蠢到和山君合谋,但看着那三寸小不点,又有点不太相信,干脆先下嘴为强。
“我什么时候偷袭龙须虎啦!”
地灵跳脚叫道,脑中却忽的想到当日书生鬼出谋划策,把龙须虎擒到地洞关押起来一事,立时心虚,不敢再看,叫了声“真人再见”,一下跳入地底消失不见。
“果然是他在背后作怪!”
山鬼勃然大怒,没想到随口一说地灵就自动跳了出来,身周法力涌动,几欲出手。
“真人,他和山君勾结,与虎谋皮,想要霸占青山!”
黑羽真人拂尘甩动,收回青丝,老神自在的说:“地灵小不点我知道,石头脑子,但心肠不坏,想占据青山的心思大家都知道,和山君勾结的事做不出来,其中想必是有什么误会。
哼,以后再敢在我家门口撒野,休怪我不客气!你们两个从出生到现在,一刻钟都不安宁,快走吧!”
说罢,道袍无风自动,转身便即消失。
江景看得目瞪口呆,不知这黑羽真人到底是什么身份来历,竟把地灵、山鬼二人当成小辈,训斥说教,他们还俯首聆听,甘心的很。
以他们二人的背景实力,要想做到这一点,除非实力更胜他们一筹,看其模样,说是某位得道真修的灵兽也说不定。
他目光掠过茫茫群山,在五座最高大的山峰上停留片刻。
这片山脉总有尽头,但对目前的他来说,却好似无边无际,随便一个地方就能冒出如此强力的妖兽来,不得不让他提起心来,担心什么时候就冒犯了这等大妖,惹来大祸。
山鬼唤来龙须虎,翻身上到虎背,来到江景身前:“今日之事,道友看到了,果然是那三寸丁在背后捣的鬼,哼,吃里扒外的小人,别让我抓住机会,否则要他好看!”
江景想了想,说道:“地灵方才的模样的确心虚,偷袭龙须虎便也罢了,只是他可有能力悄无声息做成此事?”
又道:“不知道友在什么地方,何时发现的赤狐?”
山鬼不知他问这话什么意思,但想了想还是答道:“三寸丁本事还好,但想要悄无声息偷袭是不可能,附近草木不可能没有察觉,必定是和那虎妖合作,另有人手!
至于赤狐,是两日前偷偷摸摸来到青山范围,被草木发现报之于我,我便一直紧随它来到此地,想看它有什么目的。
原本一直隐藏的很好,但不知为何今日被它发现,于是大打出手,之后一连串斗法,就成了现在的样子。”
“原来是这样。”
江景若有所思:“依我之见,若地灵和山君有所勾结,无论如何都不能见赤狐死而不救,那可是四大将军之一,地灵虽有些傻,但也不至于傻到这种程度。
毕竟这可算吃里扒外之事,若无外力,如何能占据青山,还需借住山君之力才能做到这一点。
如此,只凭这一点,就能大概确定地灵不会和山君勾结,道友以为是否如此?”
山鬼面色沉沉,点头道:“你说的有道理,那会是谁呢?”
这件事算是在她心中扎了根,一时半刻是拔不去。
江景沉吟着说:“此事道友还需慎重考虑,地灵应青山地运而生,与外人合谋,弊大于利,同时也要小心警惕,毕竟对方是奔着龙须虎去,说不定最终目标还是道友。”
“我明白了,多谢道友。”
山鬼真诚的一拱手告辞,骑着龙须虎一跃消失在山林之中。
江景在原地站了片刻,看着四周的景象,从山峰变荒地,从荒地到草木回春,如今又深坑变湖泊。
在法力之下,地形山势尽可更改,他如今还差的有些远。
不过他并未沮丧,反而更激发自身修行之心,不再多停留,只把这一幕留在心底,转而回返小青山。
这一次外出虽只短短时间,但所见识到的事情着实不少,赤风儿、杏妖、狈妖、黑雨真人,两场激烈斗法,都是在增长见闻。
所探索的区域也从小青山慢慢扩大,这次向东行,下次或会往西去,以小青山为中心,版图逐渐增大。
同时,修行不可操之过急,但也不可怠慢忽视,徐徐图之,张弛有度才是进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