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察盆储气,数井供一炉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作者:狗大狗大 本章:第85章 察盆储气,数井供一炉

    沉默,是宛平县衙的康桥。

    仪门前跪人这事,在魔幻的大明,说怪不怪,说奇也算不得奇。

    如前正德朝,山西巡抚熊绣为求刘瑾庇护,就曾于巡抚衙门的仪门前跪迎刘瑾党羽。再往前一点,还有《英宗实录》中记载的,南京兵部尚书徐恭“具朝服,开南京兵部仪门,跪迎于门外”

    但历来,在这仪门前跪着的人,都是该府衙的东主。

    客人跪在仪门前的事,莫说是见了,听特么都没人听过。

    而不出所料的,这段发生于宛平县衙的小插曲,很快就成了京师之中的笑话。

    有人笑李斌的癫症越来越重了,居然会为了一群盐工打开宛平仪门;有人笑那些盐工,还算乖巧懂事,没敢真走仪门入宛平县衙

    便是那闲得蛋疼的科道风宪,在听闻此事后,都只是哭笑不得,完全没有较真的想法。

    按理说,李斌开仪门,以迎四川赴京盐工的事,肯定是违制了。关于仪门何时开启,《会典》中明确要求过:凡衙门,正门之外为仪门,凡新官到任、迎接诏旨、接待高官,方许开启仪门。

    这四川盐工,非官、非天使。为他们开仪门,李斌程序违规,风宪有参其“紊乱礼制”的义务和责任。

    怎奈这李斌,非常人也

    在那四川盐工并未逾制,官员的权威也没有受到挑战时。参那早有疯癫传闻的李斌,着实是一件好说不好听的事。很容易显得他们科道风宪,不讲武德,欺负傻子嘛!

    同样,也是由于这客跪仪门的事,过于新奇,过于反差

    众人嬉笑嘲弄间,反倒让它的传播度变得比那什么粪便生火更广。

    这不,刚批完一摞奏本的嘉靖,便从身边侍立的小火者处,听闻了此事

    与那不明所以、惯会人云亦云的人不同,一手塑造了李斌癫症的嘉靖,不仅没笑,反而眉眼紧皱。

    虽然很多时候,嘉靖都不理解李斌的做法,但嘉靖却很明白:对李斌这种不按常理出牌,却又“药到病除”的人来说。他们越是反常的举动,往往带来的影响越大整出来的事情,也越大!

    “那些四川盐工可有什么异于常人之处?值得它宛平大开中门?”

    嘉靖思索间,下意识地问起身边的火者。

    而这一问,显然触及到那小太监的知识盲区了。本来这事,他也是听那些出宫采买的同僚们说的,此时说出来,无非是当个笑话给皇帝解解闷子。

    他哪知道细节啊

    于是乎,这小火者只得按过往认知,回答嘉靖:“回万岁爷,奴婢不知。但想来,应与正常匠人无异。若这些盐工,天赋异禀、其能超绝,想必那四川布政司也不会轻易放他们离开蜀地。”

    “此言有理,贤达之人,莫说四川。便是朕之朝堂,都求贤若渴但朕总觉得哪里不对传诏锦衣卫,给朕盯紧那李斌,以及那群盐工接下来的动作!”

    略微思索一阵,但没想出结果的嘉靖,很快便将这事抛之脑后。

    作为大明帝国的皇帝,嘉靖每天接收到的信息都是海量的。他没有,也不能将自己所有的精力全部放在李斌的身上。

    当然,此时的李斌,亦没有让嘉靖常常挂念的资格。

    反而,以基层官员的身份,所做的事情,常被皇帝听到,这已经是十分难得的荣耀了

    与此同时,在嘉靖的诏令出皇城之际。

    李斌也带着那群盐工,出了阜成门。

    在行往工地的途中,李斌强令盐工大匠白修永,与自己同乘一轿,以便沟通技术细节。

    而在经历过最初的紧张后,白修永很快便被李斌描述的沼气工程细节所吸引,并迅速投入“学术研讨”的氛围当中。

    “知县老爷所言忧虑,倒是不难解决。若单井产气不够,那吾等将察盆倒置即可。”

    “在我四川,单井产气量高。若一井,只供一炉,其火甚烈,铁锅铜炉都难以驾驭那炙热高温。所以,我等通常,都是先制一木桶,谓之察盆。”

    “井口以楠竹节,连接察盆底部。再用数根细节,插入察盆顶部,套接、曲接竹节,形成竹枧,分入各炉。”

    “想解老爷所顾,我等可以试试,将竹枧置于察盆底部,以数井之气,单供一炉。”

    在听到李斌担心,单一沼气井的产气量不够供应军器局铁匠炉那高强度锻造需求后,进入工作状态的白修永口齿清晰地给李斌送来了惊喜。

    虽然不太清楚那“察盆”究竟是何物,但李斌却听明白了“察盆”的作用:这特么不就是储气设备吗?!

    或者是类似,分流阀之类的气体导引装置?

    身为一个非专业工科狗,李斌在没见到察盆的实物之前,很难给这玩意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但那句话怎么说的,别管黑猫,白猫,能抓耗子就是好猫!

    在经验主义盛行的明朝,李斌也不指望直接搞出什么精细化的施工、加工标准出来。

    先实现从无到有,再说从有到优的事吧

    满怀着期待的欣喜,李斌将白修永一行人带到工地。

    此时的工地上,上千号完成筑路工作的民夫,正以西城粪场为中心,满地挖坑。大大小小的深洞,让这块方圆数十里的土地,变得满目疮痍。

    这要不是旁边就是人嫌狗厌的西城粪场,但凡李斌换个地方这么乱挖,弹劾他的奏本都得满天飞。

    同样,这满目疮痍,却又热火朝天的工地,看得初来乍到的盐工们一阵咂舌。一路上,他们也大概搞明白了这宛平是在做什么。

    当得知宛平这边并没有发现火井后,盐工们立马就意识到:有一项全新的生火技术,正在诞生。

    没错,要论谁最相信李斌这沼气能成,那非四川盐工们莫属。

    一来,以气生火,本就是他们玩烂了的东西。在这些盐工的认知里,火井之气能生火,那有点别的气也能生火,似乎也正常;

    二来,如果没有足够成熟的技术储备,这宛平能花这么大的代价,四处挖坑吗?!

    殊不知,李斌这命人挖坑,是在为沼气供能商用化做准备不假。但更多的目的,还是给那些南城游民找个事做。

    只要不确定筑井,不采买那些多余的工料。

    就是沼气不成,他大不了就命民工们再将挖出来的土,重新填回去就好。

    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今京师南城的秩序也开始恢复。

    甚至因李斌一下打包了大量适龄劳动力的缘故,内城的许多岗位都有点缺人的迹象出现了。

    只要李斌不一次性将这些民工全部解散放归,不对现有就业市场造成冲击。

    最多再有两个月,这些人便都能自然地找到营生的活计


如果您喜欢,请把《以贪治明》,方便以后阅读以贪治明第85章 察盆储气,数井供一炉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以贪治明第85章 察盆储气,数井供一炉并对以贪治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