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有什么东西在发芽,暖暖的。
5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也升上了高中。
这几年,父母再也没有回来过。
每年除夕的电话成了例行公事,通话时间越来越短。
往往我刚说几句,妹妹就在那头嚷嚷:"妈,菜都凉了!"电话就匆匆挂断。
新的一年,本该是美好的开始。
可我却第一次面对死亡。
我知道人终有一死,可当它到来的时候还是无法平静接受。
外婆走的那天毫无预兆。
我正在教室上课,班主任突然推门进来。
她嘴唇在动,可我耳朵里只剩下尖锐的嗡鸣声。
我不知道我是怎么回到家的。
推开堂屋门的瞬间,邻居阿婆已经给外婆换好了寿衣。
她静静地躺在那儿,双手交叠在胸口,银白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看着她安详的面容。
我想外婆走的时候,应该是不痛苦的。
我机械地拿出手机拨号,这次只响了两声就通了。
"妈,外婆她走了"
我惊觉自己的声音平静得可怕。
他们第二天晌午才到。
妹妹已经长到我肩膀高,躲在父母身后玩手机游戏,外放的音效欢快地刺破灵堂的寂静。
葬礼那天飘着细雨。
当黄土一点点覆盖棺木时,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发烧,外婆背我去诊所。
她深一脚浅一脚走在田垄上。
那时她说:"等我们小余长大了,外婆就能享福喽。"
这一刻,我的眼泪终于决堤,滚烫的泪水模糊了视线。
他们回来办丧事的那几天,邻居们来帮忙,我麻木地跟着鞠躬、磕头。
妹妹站在一旁玩手机,时不时抱怨乡下太脏。
我没理她,也没力气生气。
外婆下葬后的第三天,父母终于开始商量我的去处。
我靠在门框上,看着他们围坐在堂屋里,像在讨论一件多余的行李该怎么处置。
以前多少个夜晚,我躺在床上幻想着这一刻。
爸妈回来接我,我们一家人终于团聚。
可当这一刻真的来临,我却发现自己的心像一口枯井,再也掀不起一丝波澜。
"要不让小余跟我们去城里?"
妹妹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我才不要和这个乡巴佬住在一起!“
爸爸每抽一口烟,眉头就皱得更紧些。
我看着他发间新添的白发,突然很想笑。
原来他们也会老,只是这衰老的过程里,从来没有我的参与。
"我不去。"
这句话脱口而出的瞬间,我自己都愣住了。
明明曾经那么渴望和他们生活在一起。
可现在,看着他们一家三口坐在一起的样子,我只觉得格格不入。
妹妹的反应最真实。
她嘴角上扬的弧度那么刺眼,却让我莫名安心。
至少在这个家里,还有人诚实地表达对我的厌恶,而不是假惺惺的关心。
爸爸的错愕最可笑。
"你一个孩子怎么生活?"这句话像一记耳光打在我脸上。
我多想反问他:这些年,你们不都是这样让我活过来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