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美貌“台花”陪作秀(上)
转眼之间,不觉到了秋季期的开学时节。.今天上午,张世博决定前去慰问两名考上重点大学的困难学子。这是县政府办主任祁理、县教育局局长梁新荣、秘书甘春潮等心腹特意为张世博安排的活动,目的是让他多在媒体上露脸。只有多参加这样“接地气”的社会活动,多抛头露面,才能在群众中扩大他的影响力,赢得社会舆论的支持。
经动物学家研究发现,动物身上散发出来的气味,具有向同伴传递食物信息、吸引异性的作用,一些雄性动物之所以能从几公里之外的地方,翻山涉水,一路狂奔到某处隐蔽的密林与异性分享食物、寻偶求欢,就与它们出色的嗅辨气味的本领有关。
在市、县两级,电视新闻也能散发出“气味”,与动物不同的是,电视新闻散发的“气味”仅用于判断官场的人事安排、官员去向。要是某个主要官员很久没在当地的电视新闻里出现,众多议论就会遍布大街小巷:这人怎么这么久没出现在电视新闻了,莫非他出事啦?要是某个官员近来频频出现在电视新闻,人们也会议论纷纷:这家伙近来怎么经常在电视上露脸,莫非组织部门准备重用他啦?有时候,这些无端的猜测就像放响屁吓跑小偷一样凑巧。因而,基层的干部大多爱看电视新闻,他们从中既了解到本地的新闻,又能大致判断到本地党政领导的动向——作为官场中的一员,领导的动向与他们的利益休戚相关。
遗憾的是,张世博起初并不重视电视新闻这块舆论阵地。信奉中庸之道的张世博一直刻意保持低调,以免树大招风。然而,与他竞争县长位置的县委副书记阳先的一些出牌手法,打乱了张世博的计划。
县长陈一久没病故之前,他和县委书记石丽花一直是古郡县电视台“古郡新闻”栏目的两大主角,观众常在这儿看到他们的“光辉形象”:他们有时与基层群众同坐在一条长木凳上促膝谈心,有时头戴黄色安全帽深入机声隆隆的生产车间察看企业生产情况,有时冒着炎炎烈日在项目工地现场指点江山……不知内情的人以为他们日理万机,万般辛苦!其实他们这么做,就像诸葛亮到江东吊丧周瑜一样,都是装模作样的作秀行为,记者一旦拍足镜头,他们就会钻上汽车溜之大吉。
古郡电视台“古郡新闻”的播出时间为每晚八点,正是黄金时间,收视率很高。陈一久病故后,在“古郡新闻”里,阳先逐渐取代了陈一久的地位,成为出镜率仅低于石丽花的人,而这些天来张世博几乎没有上过电视新闻。.每天早上干部们一上班,很多人都会议论昨天石丽花书记、阳先副书记又到哪儿视察了,他们昨天的衣服、神态怎么样,有哪个科级领导陪同他们调研,基本上没人提到张世博——因为人家根本没有从电视新闻里看到他,无形中降低了张世博的影响力。甚至有很多人传言,张世博在与阳先的竞争中已失利,将由阳先接替陈一久当上县长。要是有人不相信,对方就会说:若是张世博能当上县长,怎么这么久没在电视新闻里看到他?我看他是因为不得提拔而被电视台封杀了吧!
分管古郡电视台的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部长、副县长邹芬与张世博关系较好,她听到了这些不利于张世博的风言风语,因怕得罪阳先,她不敢把话挑明,只是多次建议张世博跑基层时带上电视记者,以便助其“进步”,邹芬还笑着说只要他愿意,她就安排外表最漂亮、业务能力最强的“台花”级女记者为他服务,惹得张世博心里痒痒的,有点想见“台花”的意思,不过很快又忍住了,心想为了见一个美女而“作秀”,并没有什么意义,便说现在好忙,过些日子再说吧!邹芬的几次好意提醒,均被作风务实、不喜欢出风头的张世博谢绝。张世博想:多上电视新闻就能当上县长了吗?我看未必!让别人作秀吧,我偏要保持低调!就这样,阳先成了“古郡新闻”里出镜率仅低于石丽花的人,而张世博,已记不清多久没上电视新闻了。
近日,祁理直言提醒张世博,说古郡县电视台“古郡新闻”是县内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很多干部群众天天看电视新闻,他们经常看到阳先的身影,几乎没人看到你的身影,导致很多人背后议论:阳先将当上县长!这样下去,恐怕会造成误解!
一语惊醒梦中人。听了祁理的一番分析,张世博感到背脊有些发凉,心想:在这竞争县长的关键时刻,任何环节都不能出错,要是让干部群众从电视新闻判断自己无法接过陈一久的班,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会很坏,一些“骑墙派”势必主动投靠阳先,将降低自己的支持率,这可是很严重的事情! 同时,张世博联想到近来向自己汇报工作的各部门正职领导少了很多,而据自己的“耳目”、秘书甘春潮私下打听到,近来向县委副书记阳先汇报工作的正科级领导多如过江之鲫,阳先近几天颇像新过门的姨太太,风头最劲!在官场,没有什么下级向你汇报工作,说明你这个人在人家心里没有什么前途,终归是不好。
祁理说得很有理,张世博从内心里感激这个小眼睛不时滴溜溜地转的瘦削男人,这个小白脸以前像跟屁虫一样粘在陈一久后面,忙前忙后,对他这个县政府二号人物尚可,对其他副县长没多瞧一眼,以前自己对他印象不佳,认为这是一个只会拍马屁的人,现在看来自己错怪了他——他其实是一个非常称职的主任,细心谨慎、办事周全,执行力超强,处理问题井井有条,是个很不错的人。
看来,对一个人的看法,会因时间、角度的不同而改变!现在自己主持了县政府的工作,祁理随之忠心耿耿地服务,令自己对他刮目相看。
听了祁理、甘春潮的话,张世博决定近期在合适的时候多拍几条电视新闻,正巧昨天黄家岭段征地拆迁工作有了一点转机,他的心情稍好,于是听取祁理、梁新荣、甘春潮等心腹的建议,决定带上记者,也来一次作秀,慰问两个刚考上名牌重点大学的困难新生。
在官场,领导下基层慰问也很有学问,必须轻车简从,若是兴师动众,会给人留下处事张扬、工作浮夸的不良印象,在关键时刻会让自己吃亏。
张世博带领祁理、梁新荣、甘春潮及两个记者,一起上了县政府办的七座商务面包车。令张世博感到惊奇的是,县委宣传部居然派出分管新闻的副部长王天祥为他拍照,这个又黑又瘦的小个子原为新闻记者,是古郡县最擅长拍新闻照片的人,多次在各项摄影比赛中获奖,自从升为部领导后,这个黑小子就像一个功成身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