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回 金门寿院阳路短苦 道山陵园关闭永远
理解。
第二天吃完早饭,艾教授就陪着洗婴去了公墓。洗婴父亲被人打死后,曾在殡仪馆存放一阵,希望能找到犯罪嫌疑人再安葬。那时母亲一贫如洗,也交不起殡仪馆的遗体寄存费,其实呢,她不必交这个费,因为遗体不是她送去的,但她曾经是劳改犯的家属,硬不起来。经公安局决定,一个月以后火化了,骨灰盒就放在母亲床底下。以后洗婴嫁到德国,方才寄钱回来,由母亲在公墓买了块墓地,使父亲入土为安。
找到了父亲的墓地,面积小的可怜,不过一平米而已,墓碑也是普通的石料,这是中国典型的底层百姓墓地。洗婴摆上糕点苹果等祭品,点燃一炷香,然后跪倒磕了三个头。这块墓地比较低洼,下大雨的时候,肯定会积水。碑座上长满靑苔,洗婴取下一撮青苔,用纸包好,留为纪念。
接下来找到了派出所裴所长的墓地,面积虽不大,但是墓碑比较宽绰豪华,碑料是汉白玉的。上面有几句诗,倒是引起了艾教授的注意:
永远关闭了,
我再也无法跨进一步,
到这冰冷的石门后漫步和休憩。
去寻觅你温熙的阳光,
会心的微笑。
洗婴虔诚的摆上水果等祭品,跪着行三个鞠躬礼。
“伯伯,这诗写得好,所长的夫人是中学的语文教师。”
“语文教师自有眼光。她借用了诗人穆旦的诗,恰当的表达了她的哀思。
“在德国,墓园离居民小区不远,是休闲和静思的地方,每块墓地比这里的大的多。墓碑上大都有几句诗的。”
“虽说死人不能同活人争地,但尽可能的应该把墓园当成园艺来搞,干净卫生还有艺术味,寄托了活人对逝者的缅怀。我去过江阴市的一所中学,在学校的旁边有所不大的烈士陵园,荒凉杂乱,学校为什么不发动学生打扫干净?后来学校扩大,烈士陵园属于校区内,听说将它搬迁走了。我要是校长的话,一定要留下烈士陵园的,这可是一本无字的好书,能供一代代学子阅读。活着的人,其实是可以同逝者沟通的。”
正准备离开墓园,艾教授的手机响了,是毋士禾来的:“艾老师,我是士禾,昨天从上海回来的,晚上你可有事?我们聚一下吧 !”
“来了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