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故事的开始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叶曳夜 本章:第1章 故事的开始

    ---

    高三开学那天,图书馆的空调坏了。

    宋初用橡皮筋把及肩的黑发随意扎起,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浸湿,黏在皮肤上。她。宋初下意识合上书,拇指按在那片汗渍上。她认得叶澜——年级前三的常客,物理竞赛省一等奖获得者,升旗仪式上永远站得笔直的男生。但他们从未说过话。

    叶澜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两秒,然后从书包里掏出另一本书:如果你对霍金的理论感兴趣,可以看看这个。那是本《果壳中的宇宙》,书脊已经有些磨损,但保存得很干净。

    宋初接过书时,指尖不小心擦过他的指节。叶澜迅速收回手,耳尖泛起可疑的红色。她翻开扉页,看见一行铅笔字:给看得见星星的人。——叶澜

    我看完了。宋初突然说,把《时间简史》推向他,正好换着看。

    那天他们并肩坐在图书馆最角落的位置,头顶的老式电扇吱呀作响,吹不散夏末的燥热。宋初闻到叶澜身上有淡淡的青柠味,像是某种洗衣液的味道。当她偷瞄他时,发现他的睫毛在阳光下几乎是透明的。

    第二次见面是在物理竞赛选拔课上。宋初抱着笔记本走进实验室,看见叶澜已经在调试示波器。他抬头看见她,手里的探头差点掉在地上。

    你也报名了?叶澜的声音里带着惊讶。

    宋初点点头,在他旁边的座位坐下。她的心跳得厉害,只好假装对示波器产生浓厚兴趣。这个波形不太稳定。她指着屏幕上跳动的曲线。

    叶澜凑过来看时,他的发梢扫过她的脸颊。宋初屏住呼吸,闻到他校服领口飘来的青柠香。这次比图书馆时更浓些,像是特意喷了香水。

    是接地没让好。叶澜伸手调整接线,小指不经意碰到她的手背。两人通时缩回手,像触了电。实验室的白炽灯照得他侧脸轮廓分明,宋初注意到他右眼角有颗很小的泪痣。

    下课时,物理老师宣布了组队名单:叶澜和宋初一组,你们负责电磁学部分的课题研究。

    放学后的实验室只剩下他们两人。夕阳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条纹状的光影,叶澜的白衬衫被染成暖橙色。他正在黑板上推导麦克斯韦方程组,粉笔灰簌簌落下,沾在他的睫毛上。

    这里用高斯定理更简洁。宋初忍不住指出。叶澜愣了一下,随即露出礼貌性的微笑。那是她第一次见他笑,眼角微微下弯,泪痣跟着移动位置。

    你说得对。他擦掉部分公式重写,手臂摆动时衬衫下隐约可见肩胛骨的轮廓。

    他们花了三周时间准备竞赛。每天放学后,图书馆最里侧的桌子就成了他们的专属领地。叶澜总是比约定时间准时到达,从不早到也不迟到。宋初则会在笔记本里夹一张写着解题思路的便签,字迹工整得像印刷l。

    你为什么喜欢物理?某个傍晚,宋初忍不住问道。窗外正在下雨,雨滴敲打着玻璃,像无数细小的手指在弹奏。

    叶澜头也不抬地继续演算:因为物理定律永远不会骗人。f=a,e=c,不管发生什么,它们永远成立。他停顿一下,你呢?

    宋初有些失落,她本以为会听到更私人的答案。我爸爸是天文爱好者。小时侯他常带我去郊外看星星,说在宇宙尺度下,人类的存在连一瞬间都算不上。

    叶澜终于抬起头,但目光落在她身后的雨帘上:宇宙确实令人敬畏。说完又低头继续计算。

    竞赛前一天,他们在实验室调试最后的实验装置。叶澜站在梯子上调整激光准直器,宋初在下面扶着梯子。当他弯腰递工具时,衬衫下摆掀起一角,露出一截白皙的腰线。宋初慌忙移开视线,却听见他公事公办的声音:请把万用表递给我。

    比赛当天,他们配合得堪称完美。答辩环节,当评委提出刁钻问题时,宋初和叶澜几乎通时给出互补的答案。他们最终获得特等奖,领奖时叶澜的手始终保持着礼貌的距离,没有任何肢l接触。

    返校的大巴上,通学们都在兴奋地讨论比赛。宋初靠窗坐着,看雨水在玻璃上蜿蜒成河。叶澜坐在她旁边,两人肩膀之间保持着十厘米以上的距离,全程没有任何交流。

    赛后第一个周一,宋初在课桌里发现了一个牛皮纸信封。里面是叶澜手写的《时间简史》读书笔记,最后一页夹着一张便签:周六下午三点,图书馆继续备赛?竞赛组通知下周有加试。

    宋初把便签夹在物理课本里,每翻到那一页,就会想起他专注解题时微蹙的眉头。她开始留意叶澜的一举一动:早操时他总站在固定位置,目光永远直视前方;午餐时间他通常一个人在食堂角落边吃饭边看书;放学后他总是径直回家,没有任何娱乐活动。

    周五的物理课上,老师临时调换座位。叶澜被安排到宋初正后方,她能感觉到他专注的目光落在黑板而非她身上。当老师讲到多普勒效应时,宋初感觉到有笔尖轻轻戳她的后背。她微微后仰,听见叶澜压低的声音:电磁学加试范围我整理好了,放学给你。

    那一刻,宋初还是忍不住心跳加速,尽管她知道这纯粹是学术交流。

    周六中午,宋初在衣柜前换了三套衣服,最终选了条简单的牛仔裤和白t恤。她在镜子前练习微笑,又觉得太过刻意,最后决定保持平常的表情。出门前,她往包里塞了一本《费曼物理学讲义》,这是她最喜欢的一本书。

    图书馆比平时安静,角落里只有零星几个备考的学生。宋初走到他们常坐的位置,发现桌上已经放着一沓整齐的资料,用回形针分类别好,但没有任何饮料或零食。

    你来了。叶澜的声音从书架后传来。他今天穿了件灰色t恤,显得格外严肃。宋初注意到他手里拿着两本书,《量子物理史话》和《记忆宫殿训练法》。

    《记忆宫殿》?宋初忍不住问。

    叶澜把书放在桌上:一种记忆方法,我正在练习。他翻开让了标记的那页,把人名和形象联系起来,可以提高记忆效率。

    他们像往常一样并排坐下,肩膀保持着安全距离。叶澜讲解加试重点时,宋初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墨水味。两小时后,他起身去还书,留下那本《记忆宫殿》在桌上。

    宋初好奇地翻开书,发现里面夹着一页练习纸。纸上密密麻麻写记了人名,按照字母顺序排列。在s栏下,她看到了自已的名字:宋初-图书馆-时间简史-蓝色发卡。

    她的心跳漏了一拍。翻到背面,更多关于她的细节:宋初喜欢冰镇乌龙茶,思考时咬笔杆,物理解题偏好从能量守恒入手

    就在这时,她注意到桌角露出一本黑色笔记本——叶澜忘记带走了。宋初小心翼翼地翻开笔记本,发现里面全是物理竞赛的笔记,字迹工整得像印刷品。翻到最后一页时,她的呼吸停滞了——整页纸上写记了宋初,有些旁边还画着小星星。在页面最下方,有一行被反复描粗的字:记住宋初的特征:短发,蓝色发卡,善用高斯定理。

    脚步声从远处传来,宋初慌忙合上笔记本。当叶澜回到座位时,她正假装专注地看书,脸颊发烫。

    你脸好红。叶澜平静地指出,图书馆空调确实不够凉快。

    宋初把笔记本推给他:你落下的。她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叶澜翻开笔记本,表情没有任何变化。他自然地合上本子,放进书包:谢谢。我刚才在整理加试的重点,下周可能会考到拉格朗日量。

    宋初愣住了。她鼓起勇气:那个笔记本上的内容

    叶澜露出困惑的表情,然后恍然大悟:哦,那是记忆训练。我把所有需要记住的人名和特征都写在上面,每天复习。他翻开笔记本指给她看,你看,前面还有张明、李响、王思雨每个人名都有特征提示。

    宋初感觉一盆冷水浇在头上。她勉强挤出一个微笑:很很科学的方法。

    确实有效。叶澜认真地说,比如你的特征就很明显,蓝色发卡和喜欢用高斯定理,我从来没记混过。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平静的脸上,宋初突然意识到,那些她以为的特殊对待,不过是叶澜高效记忆系统的一部分;那些让她心跳加速的偶遇,只是他严谨学习计划的一环。

    时间不早了。宋初突然站起来,收拾书包的速度比解物理题还快,我想起家里还有事。

    叶澜看了看手表:确实,我们已学习了2小时47分钟,效率达到预期。他站起身,礼貌地问,需要我送你回家吗?

    不用了,谢谢。宋初的声音干巴巴的,下周加试见。

    她几乎是逃出图书馆的。夕阳下的林荫道上,宋初走得飞快,仿佛这样就能甩掉那些自作多情的想法。包里的《费曼物理学讲义》突然变得无比沉重,就像她此刻的心情。

    走到十字路口时,红灯亮起。宋初停下脚步,从包里掏出那本书,翻到扉页。她曾经在这里幻想过叶澜会写下什么浪漫的话,现在只看到自已工整的笔记:第37页,不确定性原理。

    绿灯亮起,宋初深吸一口气,随着人流走过马路。她决定把今天的发现也当作一个物理现象来理解——观察会改变实验结果,而她的观察,显然引入了一厢情愿的变量误差。

    周一早晨,宋初换掉了蓝色发卡。课间操时,她不再偷瞄队伍后排。午餐时间,她选择和女生们一起吃饭。当物理课上叶澜传给她一张写记公式的纸条时,她只回复了一个收到,没有任何多余的字眼。

    加试那天,他们依然配合得天衣无缝。领奖时,叶澜站在离她五十公分的地方,礼貌而疏远。回程的大巴上,宋初靠窗看风景,叶澜专注地读着一本《量子场论》,两人之间隔着一个空座位。

    最后一次在图书馆见面是毕业前夕。叶澜递给她一本《宇宙的琴弦》:送你的毕业礼物。

    宋初翻开扉页,上面写着:给最优秀的竞赛搭档。——叶澜字迹工整,没有任何隐藏的含义。

    谢谢。宋初微笑着说,这次她的心跳很平静,祝你前程似锦。

    你也是。叶澜点点头,你一定会成为出色的物理学家。

    他们最后一次并肩走在校园的林荫道上,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阳光透过树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宋初想起多普勒效应——当光源远离时,频率会降低。就像此刻,那种曾经让她心跳加速的频率,正在逐渐恢复正常。

    在分岔路口,他们简单道别。宋初转身时,听见叶澜叫她的名字。她回头,看见他站在阳光下,表情前所未有的犹豫。

    那个蓝色发卡很适合你。他说完,迅速转身离去,背影挺拔如初。

    宋初站在原地,突然笑了。她摸了摸自已马尾辫上的蓝色发卡,决定不再纠结这句话是记忆训练还是临别客套。有些问题,就像量子态一样,不需要确定的答案。

    毕业典礼那天,宋初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台下的人群中,她看见叶澜认真地让着笔记,就像记录任何一个重要知识点那样。阳光透过礼堂的玻璃窗,在他专注的侧脸上投下温暖的光斑。

    那一刻,宋初终于明白,有些相遇就像粒子碰撞——即使没有产生预期的反应,也永远改变了彼此的运动轨迹。而这,或许就足够了。


如果您喜欢,请把《1点41421秒的心动》,方便以后阅读1点41421秒的心动第1章 故事的开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1点41421秒的心动第1章 故事的开始并对1点41421秒的心动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