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谢万平 本章:第15章

    陈晏子跟大叔聊天知道了他姓李,磨山屯在周边是一个还算富裕的大队,有二百多户人家,大队分成三个生产小队。

    大叔来了两天了,昨天接回去一个男知青,今天接到了陈晏子,每天要等到下午三点,晚了回去不好赶路。

    陈晏子进国营饭店买了三个白面大馒头。

    给李叔一个,自己吃一个,准备给黄嘉亮一个,找一圈没找到人。

    他在火车上请自己吃了两顿盒饭,比自己的饼值钱多了。

    吃完陈晏子就发困,靠着自己的行李快睡着了。

    李叔还在跟她念叨大队里的事,不管她有没有反应,都说得兴致勃勃。

    等到下午,李叔又等来了两个知青。

    一男一女,男知青叫赵国伟,板正国字脸眉毛浓眼睛扁,穿着军绿色长裤浅灰色短袖衬衣。

    女知青叫杨安平,两个麻花辫一甩一甩的,面色微黄,穿着泛旧的白色碎花布拉吉。

    看见她的辫子,陈晏子想起自己忘记剪头发了。

    昨晚在招待所洗了三遍,打算今天找个时间剪短。

    算了,先回去再说。

    黄嘉亮却拎着两个行李箱朝她走来。

    陈晏子:“你咋过来了?”黄嘉亮:“我跟你一个‘吞’,一个‘囤’下乡。

    ”陈晏子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可,“你不是河子沟大队的吗?”他又告诉陈晏子他刚才出去就是办这件事的,把自己下乡的地方改到磨山屯大队,到时候县知青办会给河沟子大队再分配一个知青。

    相当于调换一个知青,两个大队离得不远,差别也不大。

    到了三点,李叔不再继续等了。

    把牛车重新套上,拿出草给牛吃了顿饱饭,又回来一个同村的男青年。

    李叔坐到牛车前头,鞭子一甩,牛蹄扬起来,“驾、驾、驾”。

    六个人坐着牛车往回走。

    从县城到磨山屯大队有十一二里路,路不算平整,又带着人又拉着行李,得走两个半小时。

    “李叔,又出来接知青了啊。

    ”半道上一台拖拉机停下跟李叔打招呼。

    “嗯呢,老三今天你们完事的早哇。

    ”“今天活干的快,李叔,让他们把行李倒腾到拖拉机上吧,我就给带回去了。

    ”“行,给往们黄白花的老伙计也歇歇脚。

    ”李叔回过头对他们说:“你们几个今天赶上了,去坐拖拉机吧,那个快,开拖拉机的是咱们大队长他儿子,他家老三。

    ”几人麻利地倒腾行李。

    “坐好喽,回家了。

    ”拖拉机轰鸣声“突突突”,排气管喷出淡蓝色的烟雾,在夕阳下格外显眼。

    久违的自由感在东北这片土地找回。

    陈晏子感觉拖拉机一定是这个年代最受人喜欢的交通方式。

    左边一片玉米地,右边一片高粱地,前边又是一片树林,拖拉机呼啸而过。

    震到麻雀飞起,灰喜鹊站在枝头,成群结伴,似乎在说“好讨厌的人类”。

    阳光刺眼,一棵向日葵圆圆的脑袋伸进拖拉机后斗儿里。

    屯里的那个男青年用力一拽,随着拖拉机向前走,带着杆一起把整个向日葵拽掉。

    左边扭三圈右边扭三圈,圆脑袋和杆儿依然连着,他有些尴尬,准备再扭。

    陈晏子从自己挎包里拿出菜刀,解开布条。

    男青年一手拿着向日葵脑袋,一手抻着杆儿,陈晏子从中间割开。

    他拿着向日葵,抬起手却停半拍儿。

    然后把向日葵的圆脑袋扔给陈晏子,“你们一起吃,这是生毛嗑儿,就是瓜子儿,能吃。

    ”拖拉机的声音盖过去,一声声“谢谢”淹没其中。

    过了没到二十分钟,拖拉机进了屯子。

    直接把他们几个送到知青点,老知青下地了还没回来呢。

    “我姓李,叫李文兵,这左边小三间土坯房是女知青宿舍,右边那三间是男知青宿舍,有二十来人

    ,你们收拾吧,我先回了。

    ”大队长儿子给他们简单介绍两句,和那个屯里的青年男人勾肩搭背一起走了。

    “谢谢李同志。

    ”“谢谢李同志。

    ”……屋里又出来一个男知青,“我是昨天到的知青,叫程成晨。

    ”简单认识过后,就都各自回去收拾东西。

    陈晏子洗洗涮涮后,包裹里的东西也没拆开,等人都回来确定住哪再动吧。

    她房前屋后看了看,又出了知青点。

    磨山屯看着有十一排,每排有十八九户,知青点在中间第六排,应该是后盖的。

    男知青宿舍靠着路边,女知青宿舍在里侧,旁边是当地社员的房子。

    屯子里还有几家是红砖房,其他都是土坯房,屯子看着整齐。

    自家有用泥巴砌土墙的,有的是用木头做的板杖子,还有用玉米杆、树枝、稻草做的篱笆墙。

    知青点是土墙,半人高。

    大门开在男知青那边,两扇木板门。

    晚上屯子里广播大喇叭响起,知青们也下工了。

    “我是男知青负责人,叫杨国强,65年来的,咱们男知青算上今天来的两个一共十一个,大家自我介绍一下吧。

    ”“唔系黄嘉亮,广东的”“我叫赵国伟,山东的”“程成晨”“马业成”“孙南海”“从阳”“向阳”“关跃”“谭择益”“薛文邦”“我们女知青也都自我介绍一下吧,我是女知青负责人,越茹,67年过来下乡的。

    ”“杨安平,天津的。

    ”“陈晏子”“康盼儿”“米多”“董月月”“邱海艳”“田庆花”“包雪梅”“石东君”“罗子宜”介绍完之后,杨国强又说了男女知青是分开吃饭的,叮嘱一番后就散了。

    越茹:“咱们女知青也是十一个,两个新来的先进来我先安排一下怎么住吧,其他人轮到谁做饭了?”她又说到:“这小三间都归咱们女知青,东西两个屋都住人,中间是厨房,土灶靠东墙,东屋的炕小点,西屋的大点,你们两个自己挑吧。

    ”杨安平:“我都可以。

    ”陈晏子:“我住东屋。

    ”说完准备把三个包裹搬进东屋。

    杨安平犹豫的神情又多了几分:“晏子,还是我睡东屋吧,我刚才没想好。

    ”陈晏子语气冷漠地说:“哦,不行。

    ”杨安平急了:“凭啥不行啊,越茹姐都说了我们自己选。

    ”陈晏子纠正她:“你说都可以,那我就先选了,有什么问题吗?”杨安平:“现在我选东屋行了吧,我刚刚不是没想好吗?”陈晏子:“去外面想,想好了再进来。

    ”杨安平看着瘦弱的陈晏子,想法更加坚定,“我现在想好了,我就住东屋。

    ”杨安平拿着自己的行李往东屋走。

    陈晏子:“我先选的东屋,而且是你自己不选的,能不能听懂?”“晏子,要不,你就让给她吧!”越茹说。

    陈晏子冷冷看她一眼,转身拿着一件行李,就进了东屋。

    包裹一拆,几床被子放一起,冬天棉衣放一起,薄衣服放一起,把自己东西整理好。

    厨房里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站着不知所措,杨安平见状突然哭了。

    越茹走进去东屋:“陈晏子,你把东屋让给她吧。

    ”陈晏子头也没抬,“是她自己不选的,我选了她又后悔,这不怪我。

    ”越茹:“不怪你,你就别和她计较了。

    ”陈晏子:“我没有和她计较,你信不信我选了西屋她也会后悔,她就是愿意跟别人抢,别人选的都是好的。

    ”越茹没办法了,一个不让,一个在厨房哭,她帮着杨安平把行李拿到西屋去。

    对杨安平说:“两个屋没差啥,你住西屋吧,我也住西屋。

    ”杨安平见没人帮她说话人更委屈了,哭得更大声。

    今天是包雪梅做饭:“越茹姐我把她俩的饭先带出来呀?”“带出来吧,你们两个去大队先借一个月的粮食,这个点,大队长在家呢,你们自己看是今天去还是明天去。

    ”陈晏子:“知道了,谢谢。

    ”“陈晏子!”外面黄嘉亮在叫她,他的口音一听就听出来。

    陈晏子出去了。

    “国强哥带我和赵国伟去大队长家借粮食,你去不?”别管他怎么说的,陈晏子翻译过来就是这个意思。

    “去。

    ”赵国伟:“新来的杨安平不去吗?”陈晏子又回去问:“我们去借粮食你去不去?”人家压根不理她。

    四个人就走了。

    大队长家在知青点后面一排的中间,四间土房,连着两间砖房。

    听杨国强说大队长家六个孩子。

    大儿子结婚了住在一起,二儿子去当兵了,三儿子给大队开拖拉机,四闺女在县城当工人已经嫁人了,五闺女跟爷奶住两间砖房,还有个小儿子读初中。

    六间房子西边还有一个土仓子,东北用仓子来装杂物的。

    前面围了一个大院子,东北角垒了一个鸡窝,后院还种着一块地,陈晏子看见有茄子、架秧豆角、还有柿子,别的被挡住了。

    “爹,来人了。

    ”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在院子中间转动水井的摇把,打上一桶水,毫不费劲倒进木桶,再拎着倒进水缸里。

    “瞅见了。

    ”大队长看着有五十多岁了,但这时候农村人显老,实际上应该也就是四十多岁。

    几个人各自借了三十斤的粮食。

    陈晏子借了一斤白面,一斤大米,十斤苞米面,十斤大碴子,三斤红薯,五斤麦子面。

    黄嘉亮想借十五斤大米,十五斤白面。

    大队长看他像傻子,杨国强告诉他没有那么多细粮,细粮太少,这还是看他们是新来的知青才借的,都是磨好的。

    下次分粮,就要自己磨了,知青能不能挣得够自己吃都不一定呢。

    磨山屯大队条件好一点,社员能吃个八九分饱,其他地方都比不上磨山屯呢。

    至于知青能不能吃饱就要看自己干多干少了。

    回去的时候包雪梅已经做好了饭,一人分了两个窝窝头,盛一碗土豆蛋花汤。

    陈晏子看不出有蛋花。

    厨房里长木板桌上把菜板子搬下去,收拾收拾就是吃饭的桌子,每个人坐着一个小木凳。

    陈晏子回去后,女知青还少一个人,其他人都没当回事,显然她们都清楚。

    作为初来乍到的陈晏子也没有问。

    杨安平和陈晏子没有凳子坐。

    陈晏子问:“这两个窝窝头的粮食我应该还多少,还有咱们平时吃饭,粮食是怎么计算的?”越茹说她们新来的,第一顿不用还。

    要是陈晏子和杨安平和他们一起搭伙吃饭以后就要拿一样的粮食,这样好计算。

    越茹:“你借的是粗粮吧,我们平时都吃粗粮,你要是借了细粮,没法一起吃,多了少了不好整,逢年过节吃一顿细粮,咱们一起借。

    ”她看陈晏子不讲话,“你借了细粮?哎呀,这样,咋能吃到一块去,要不你就去和大队长重新说,把细粮换回去,要不然只能你自己吃了。

    ”桌子上吃饭的其他女知青都不说话。

    陈晏子心里明白自己来知青点的第一天被当刺头儿了,那会分屋的时候,自己没给越茹面子,她就给自己一个下马威。

    要不然她都听到陈晏子去借粮食了,当时她咋不提。

    而且她看见杨安平暗爽的表情。

    枪打出头鸟,但陈晏子不怕,反正她不是受委屈的性格,像越茹这么阴险又强势的人只要不听她的就会得罪她。

    而当然陈晏子不会听她的,她作为地头蛇应该很气吧。

    陈晏子:“我去拿粮食的时候不知道还有这个说法,就拿了一些细粮,既然和你们的粮食不一样,就算了,我就不搭伙了,我自己吃,谢谢你们的好意,这两个我还没碰。

    ”她指着盆里的窝窝头,“你们的粮食做的你们自己分吧。

    ”她回房间拿出中午剩下的白馒头。

    陈晏子坐在炕上,感觉自己屁股后面shi哒哒的。

    她瞬间怒了。


如果您喜欢,请把《清醒知青一九七一》,方便以后阅读清醒知青一九七一第15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清醒知青一九七一第15章并对清醒知青一九七一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