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谢万平 本章:第18章

    接到一个女知青到了三点准时回去。

    没有昨天的好运气,自然不能天天碰见拖拉机。

    坐在牛车上,慢慢悠悠的,牛车一颠簸,人跟着一起晃悠。

    女知青是哈市本地人带的行李少,牛车走的快些,没用上两个小时就到了磨山屯。

    她叫宋向红,很健谈,热情大方,典型的东北人性格。

    和黄嘉亮、李叔都能唠到一起去。

    陈晏子平时一般不爱说话。

    到了知青点,发现有人已经回来了。

    陈晏子也没当回事,昨天晾的被子已经干了,用棍子敲灰,然后收回来,重新把褥子铺到下面那层。

    看着差不多到点了,又去大队长家说买木头的事。

    黄嘉亮一起跟着去。

    陈晏子要做两个柜子,两个木盆,一大一小,大的用来洗衣服,小的用来当脸盆,再做一个板凳。

    供销社里搪瓷脸盆还要工业票,她就没买,从苏北带的那个盆用来洗脚。

    黄嘉亮不知道自己要用些什么,跟着陈晏子做了一样的。

    大队长让她放心,说晚上就让人把木头给她送过去。

    陈晏子让他直接送到孙木匠家里。

    然后她们又去了孙木匠家把尺寸要求都说好。

    看到孙家院子里摆的做好的家具,她心里有数了。

    孙木匠手艺很好,院子里的那些做工都很不错,有的还有雕花,看得出来是结婚用的。

    她要做的就是最简单的没有雕花,能装东西就行。

    晚上回来,女知青都议论田庆花和康盼儿两个人在地里打起来了。

    “哼,都是跟刺头学的,她没来之前我们知青点也不打架”越茹顶着红肿的脸不忿道。

    陈晏子不理她。

    邱海艳作为女知青负责人,帮助两人解决矛盾。

    明显两个人谁都不让谁。

    “晏子,你要不要和我们搭伙,昨天的事都不算。

    ”“谢谢,不过不用了,我以后和黄嘉亮一起搭伙吃饭。

    ”她虽然认为大家昨天玩的还不错,但她更想和大家保持距离。

    她不是热络的那种人,更多的时候都是自己一个人安静的待着。

    一个锅里吃饭矛盾不会少,尤其她又挑食,不适合和那么多人一起吃饭。

    人和人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对彼此都好,不用太熟,熟了反而被无形中的道德感约束。

    “作精儿,事儿精,学人精,她以为她是罗子宜啊,还跟男知青搭伙吃饭。

    ”越茹被取消女知青负责人的名头后说话更加直接,难听。

    陈晏子:“你最好把嘴巴闭上,别把我惹急了。

    ”她又哼哼两声不甘不愿,然后没有再说什么。

    托越茹和宋向红的福,陈晏子知道了罗子宜和男知青谭择益、薛文邦一起搭伙吃饭。

    外面宋向红问罗子宜能不能和她们一起搭伙,谭择益“不行”。

    宋向红:“那好吧。

    ”她只能和女知青一起了。

    两口锅都占着呢,陈晏子不耐烦听他们吵架,就出去了。

    田庆花和康盼儿又吵起来了。

    杨安平和越茹帮着康盼儿。

    好像昨天的事过后,她们几个就天然成为了一伙的。

    陈晏子不在意这些,她和谁都不是一伙的。

    “谷草垛,马镰刀,你的兵马任我挑,挑哪个,挑当腰,当腰不在家……”一出来就看到知青点东边的空地上一大群孩子在玩游戏。

    十一二岁,十三四岁的男孩女孩一大堆,有二十人。

    站成两边,一边十来个。

    东边那排齐声喊出一个名字“牛小方”西边这排一个男孩走出来,边跑边加速,冲向他们对面那排手牵手,紧紧地攥住旁边孩子的手,一个接一个。

    被他从中间冲断开,他高兴的挑了一个男孩带回西边这排。

    然后再重复。

    “你是谁,往们没见过你。

    ”边上一个男孩看见陈晏子。

    “张国庆,是我们不是往们,老师教的你都忘了是不是”旁边梳着麻花辫的女孩子冲着他大喊。

    新来的老师是个普通话标准的人,一来就教他们说我,不是往,要说普通话,往、往们这种方言要改掉。

    “知道了,往、我就是问她是谁。

    ”“你傻呀,她从知青点出来的,肯定是新来的知青呗,这你都不知道。

    ”“你才傻呢,李桂香,你最傻。

    ”“张国庆,我和你拼了”女孩子松开两只手冲着叫张国庆的小男孩就打。

    男孩立马跑开。

    “张国庆,让你说桂香,我们和你拼了。

    ”两边的孩子瞬间散开,女孩子都帮着李桂香去抓人了。

    “啊,服了,再也不说了,放过往、不,放过我吧。

    ”一边跑一边叫。

    旁边的女孩得意洋洋,“哼,那叫先放过你。

    ”李桂香又走到陈晏子前面“你要和我们一起玩吗”她可喜欢和知青玩了,很多知青都和新老师一样说普通话。

    好听极了。

    陈晏子也才十五岁,和这些孩子差不多的年纪,东北的孩子长的还高。

    李桂香就比陈晏子高个头顶儿,她才十三岁,刚开学读四年级。

    “好啊。

    ”陈晏子加入进去。

    “你挨着我,我带你玩”李桂香说。

    新知青手真软和,还没有她的手大,人很白,眼睛大大的,有点好看。

    一个小时后,黄嘉亮出来找人。

    看到陈晏子和一群孩子打成一片。

    陈晏子被叫走吃饭,李桂香还恋恋不舍,“明天我们来找你玩,陈晏子。

    ”“行啊,再见桂香。

    ”晚上李桂香:“妈,我想改名,我不想叫李桂香,一个学校,不是桂香,就是桂兰,再不然就是桂花,桂莲,我不要叫李桂香了。

    ”“李桂香咋了,又贵又香,多好听。

    ”“妈,我的桂不是贵贱的贵,是桂花的桂,我不要,新来的知青叫陈晏子,晏子使楚的晏子,你听听多好听。

    ”李桂香她爸:“好听啥啊,燕子”,她爸嘴里的“子”发的轻声音。

    又说“你听燕子,燕子,跟咱家房檐上的燕子有啥区别,还是桂香好听。

    ”“不是那个燕子,是晏子”李桂香又强调。

    她爸:“还不是一样,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来这里”还唱起来了。

    她妈:“自打你们这个新老师来了,你今个改叫妈,明个改叫爸,自己不叫爹娘不说,还让往们不能说往们,得说我们,今天又要改名,你咋这么多事儿呢,你们这新老师真能作妖。

    ”李桂香:“不许说我们老师。

    ”她爸:“别说孩子老师,老师来了后咱们闺女说话都有礼貌了。

    ”她爸还帮忙挤兑她。

    看着闺女不吱声了“行,改名,你想叫啥,你不能也跟人叫晏子吧,李晏子。

    ”李桂香:“真好听,但我不能跟人叫一样的,我还没想好叫啥,明天我想想,再告诉你们。

    ”李桂香她爸把闺女哄走了。

    她妈田小翠:“这一出一出的,养十个小子都没这一个闺女费事,动不动就生气。

    ”她爸李长栓:“那能咋整?”这闺女不就得娇养嘛。

    陈晏子吃了黄嘉亮做的饭,大米饭土豆酱。

    “真不错,看不出来你厨艺这么好,大厨级别的。

    ”让她吃的高兴了,什么好听的话都能给说出来。

    “我跟男知青学的,看他们做的我也做了这个,我要是做粤菜那才叫好吃呢,以后有机会做给你吃。

    ”“很期待,明天我做饭,有什么忌口的。

    ”黄嘉亮说自己不挑食,什么都吃。

    陈晏子:“你要是能接受,我打算跟老乡换点酱回来。

    ”黄嘉亮:“酱,东北大酱?”陈晏子:“其实,嗯,有点复杂,它是东北大酱,但不是大酱。

    ”很苦恼“大酱主要是豆子做的酱,没那么咸,放不了太长时间,而且我自己觉得味道怪怪的。

    ”“但是我说的这种酱,通常叫盘酱,有黄豆也有玉米,很咸,能放很久,一年做一次,做起来也很麻烦。

    ”黄嘉亮:“我可以试试。

    ”“行,反正我吃,这个酱我得好好打听打听,问问谁家做的好吃。

    ”终于可以吃到酱了,明年她要自己下酱。

    睡觉的时候发现新来的宋向红睡在罗子宜和包雪梅中间,陈晏子的被子向炕头移动了一个位置。

    靠窗的炕上并不拥挤,玻璃窗关的严实,但没有窗帘。

    第二天,上工。

    陈晏子也不得不去,把自己全副武装起来。

    长衣长裤,袖口和裤腿用细绳紧紧绑起来,一点缝隙都不留,她怕虫子、牛虻钻进去。

    裤腰也用绳子系上,没有腰带,有了也不用,一弯腰硌得慌。

    穿了一双长袜子塞在裤腿里。

    带上大帽檐的草帽,纱巾遮住半张脸,只把眼睛露出来。

    在后脑勺系一扣,在脖子后系一扣。

    手上带了一双线织手套。

    陈晏子要在大队里打听一下,看谁的手艺好。

    她要把衣服和裤子改装成松紧带的,然后缝上一块细细的布条,布条中间固定在袖口,下地的时候绕两圈两头紧紧一绑,更结实。

    在生产队领了工具,一把锄头,磨得很锋利。

    锄头虽好,干多干少,还得靠自己。

    新来的六个知青打散分在三个小队里。

    黄嘉亮和宋向红在一小队,杨安平和程成晨在二小队,陈晏子和赵国伟在三小队。

    大队长应该是衡量了一下他们干活的能力后平均分配的。

    赵国伟长得高,有一米八,人也壮实,陈晏子看着就不像能干活的样子。

    瞅这一身打扮,三小队队长唐建超看着都头大。

    陈晏子被分到地瓜地里除草,都秋天了地瓜还要除草。

    她心里默默想,却不小心说出来。

    旁边的曹大娘告诉她,除草是怕秋天结了草籽落地里,明年一开春雪化了,这些草籽又开始长草。

    还教陈晏子秋天除草都是用手薅,锄头不当用,干活慢不说还耽误事,“你就蹲下瞅见草,用手一薅就完事了,等你锄头放上去碰着草,我都薅半块地了。

    ”要不要这么夸张啊,陈晏子不管,她薅不动,就得用锄头。

    曹大娘把她落下两米远,在前面回过头看陈晏子,像是在说,不听我的你看看你自己干的多慢。

    “大娘我不着急,慢工出细活,我好好干。

    ”地里招呼一嗓子谁都能听见,挨着曹大娘的马婆子说“城里孩子娇气,你管她干啥,等她吃不饱饭的时候就知道轻重了。

    ”曹大娘:“我瞅她不会干活我看着着急。

    ”马婆子:“你着急人家不着急有啥用?”庄稼人就喜欢干活利索沙愣儿的。

    曹大娘:“这孩子干活跟绣花似的,锄头把比她胳膊都粗,瞅着费劲,难受。

    ”“那你还瞅。

    ”“我不瞅了行了吧,就你叨叨叨的。

    ”其实陈晏子干活很快很利索,但是干活她累啊。

    今天她能干五公分的活,明天小队长就敢给她分八公分的,直到小队长认为把她的潜力激发出来为止。

    庄稼人嘛,就认为农活干惯了就好了,干多了就会了。

    等大娘们把她又落下一段距离,陈晏子一屁股坐下,没人看见了,她先歇会。

    热死了,好热,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不到两分钟小队长过来了,她赶紧站起来。

    小队长走了,她再坐下。

    又过来又起,走了再坐下。

    两个人像打游击战似的。

    唐建超还不敢说她,第一天干活的女知青哭了的不在少数。

    不能一来就把人骂哭啊。

    这个没哭,但是太会偷懒了。

    一时不在跟前,就一动不动,看都看不住。

    她干个活,唐建超得给她配个监督员。

    想着自己的这份心血都白费了,特意把她分到曹大娘身边,让人带带她,小姑娘还磨洋工。

    陈晏子还不知道自己要经历什么呢。

    快中午了,曹大娘的地薅了一半。

    陈晏子连曹大娘的一半都没薅完。

    趁人没注意跑回去了。

    小队长瞅见了,也没出声。

    恶人自有恶人磨,看他下午不给她换个滚刀肉的。


如果您喜欢,请把《清醒知青一九七一》,方便以后阅读清醒知青一九七一第18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清醒知青一九七一第18章并对清醒知青一九七一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